特色论坛
女科学家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论坛介绍
“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本论坛主要面向图象图形学领域的女科学家举办的特色论坛,旨在通过组织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活动,聚合优秀科技女性树立榜样,提升女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度、认同感和学术影响力,助力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论坛主席
张艳宁
CSIG女工委主任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张艳宁,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防973项目技术首席、总装侦查测绘专家组成员。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国家发改委“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移动平台环境感知及空天应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无人航行智能感知与自主计算”国家级“111”引智基地负责人、陕西省语音与图像处理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体视学学会副理事长及图像分析分会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女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及成像探测与感知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理事长等。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研究。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包括TPAMI、TIP、PR、IEEE TSMC-B、Info.、CVPR、ICCV、ECCV、ACM Multimedia等,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3部。曾多次担任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大会主席、程序委会主席、组织委员会主席及宣传主席等;担任IEEE TGRS、TMM、PR副编辑、Neurocomputing客座编辑、《电子学报》常务编辑等。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包括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先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总装863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蕴红
CSIG女工委副主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王蕴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方面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6项国家级项目和课题,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等方面的成果被同行广泛引用。曾任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编委,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trics, Behavior, and Identity Sciences 编委、Pattern Recognition编委。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持人
董晶
CSIG女工委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简介:董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多媒体内容取证与安全等AI前沿方向的技术研究,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已授权18项中国专利含3项美国专利。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现为IEEE/CCF/CSIG高级会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IEEE亚太区执委(2017-2022)、IEEE信号处理协会全球会员发展主席(2022-2024);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理事、杰出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理事、副秘书长、女工委秘书长。担任IAPR 《Newsletter》主编, Elsevier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pplication》国际期刊副主编。曾获第10届全国信息隐藏暨多媒体信息安全大会优秀论文奖、2015国际通信及信号系统大会最佳论文奖、2016年度IBM学院奖、2018年度国际模式识别大会最佳科技论文奖、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贡献奖、2020年度CSIG石青云女科学家奖、2021年度CSIG科技奖二等奖、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报告嘉宾
孔祥维
浙江大学教授
CSIG女工委副主任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使能系统的可信决策
讲者简介:孔祥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国家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骨干成员。曾先后在美国任普渡大学访问学者,纽约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目前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与商务分析、非结构数据解析与机器学习、多媒体信息安全、数据驱动的决策理论和应用。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预研和型号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项目等8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 ,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特等奖、亚洲CT科研十大进展奖, 全国百篇优博提名、辽宁省百篇优博以及辽宁百千万人才等多项奖励。担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委副主任,女工委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多媒体安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智能制造系统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大数据与商务分析研究会理事。担任人工智能应用专家组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咨询专家、西藏自治区商务厅专家等。
鲍秉坤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跨模态图像生成
讲者简介:鲍秉坤,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大协同创新平台负责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杰青、江苏省双创人才。研究方向为多媒体计算、社交多媒体、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荣获2018年度电子学会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一等奖。荣获多媒体领域的ACM汇刊TOMM 2016年度最佳论文奖(国内学者首次获得)、IEEE MM 2017年度最佳论文奖、Multimedia Modeling 2019年度最佳论文Runner Up奖。荣获ICME 2020 Outstanding Areas Chair。
闫桂英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数学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
报告题目:连接驱动发现
讲者简介:闫桂英,本硕博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图网络理论及应用。获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宏霞
四川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分享平台的视频隐写与数字水印
讲者简介:王宏霞,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媒体信息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数字取证、智能信息处理等。在TIFS、TCSVT、TDSC、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著《认证理论及应用》,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编著《信息隐藏理论与实践》,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并作为主研人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国际论文奖励3项。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竞赛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总决赛答辩+分赛道颁奖
论坛时长:2小时
专委会:竞赛与培训工委会
论坛介绍
CSIG图像图形技术挑战赛是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的系列赛事,旨在促进我国图像图形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扩大企业宣传规模,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论坛是第三届CSIG图像图形技术挑战赛的总决赛现场,各个分赛道的冠军选手会参加总决赛,经评委打分,角逐出最终的总冠亚季军。部分赛道也会在总决赛现场进行授奖仪式。
论坛主席
桑农
中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成像探测与感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获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刘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个人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是跨模态多媒体智能分析(跨模态包含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以及语音等)以及经典计算机视觉任务(目标检测、跟踪和分割)。共发表了CCF A类论文6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8000+次。获多媒体领域顶会ACM MM 2012最佳技术演示奖,ACM MM 2013、ACM MM 2021最佳论文奖,以及IJCAI 2021最佳视频奖。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多次担任ICCV、CVPR、ECCV、ACM MM等顶级会议领域主席(AC)。担任IEEE TMM、IEEE TCSVT编委。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奖励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专委会:CSIG提名与奖励委员会
论坛介绍
本论坛特邀请2021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介绍获奖项目。这些项目是中国图象图形领域研究成果的杰出代表。本论坛将展示这些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包括复杂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异质图像表示和生成理论与方法、基于视频的三维视觉信息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多通道协同的长时沉浸虚拟现实关键技术及应用、复杂场景文档图像识别与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等。讲者们将分享取得这些研究成果的历程与心得,以及最新的进展。
论坛主席
彭宇新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彭宇新,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63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人工智能2.0”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副秘书长、提名与奖励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媒体分析与推理、图像视频识别与理解、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以第一完成人获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北京大学宝钢奖教金优秀奖,2017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主持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20多个项目,发表论文160多篇,包括ACM/IEEE Trans和CCF A类论文70多篇。多次参加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举办的国际评测TRECVID视频样例搜索比赛,均获第一名。主持研发的跨媒体互联网内容分析与识别系统已经应用于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单位。担任IEEE TCSVT等期刊编委。
报告嘉宾
白翔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复杂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
讲者简介:白翔,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文档分析等。已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一流国际期刊和会议如PAMI、CVPR等发表论文60余篇。由于在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取得的突出成就,2019年在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主办的国际文档分析与识别会议上获得IAPR/ICDA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青年学者奖)。现任期刊IEEE TPAMI, Pattern Recognition, Frontier of Computer Science,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编委。曾担任CVPR、AAAI、ICPR等人工智能主流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资深技术程序委员或竞赛主席十余次,并获得AAAI-2019 Outstanding SPC Award。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常务委员,IEEE资深会员。2014-2021连续8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2020年入选IAPR Fellow。
赫然
中科院自动化所
报告题目:异质图像表示和生成理论与方法
讲者简介:赫然,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IAPR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图像生成和生物特征识别,并应用到异质图像合成与识别、深度伪造与鉴别。担任IEEE T-IP、Patten Recognition和自动化学报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IEEE T-PAMI和IJCV上发表论文19篇,获IEEE信号处理协会最佳青年论文奖、ICPR最佳科学论文奖、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CSIG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自然联合重点基金和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等项目支持。核心算法在国家重要领域的视频生成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已在军事、公安等国家重大任务以及华为智能手机、美团美食场景等民用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日均为数亿人次的用户提供图像增强、图像识别等服务。
徐枫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运动感知与重建
讲者简介:徐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智慧医疗、虚拟/增强现实等。近年来致力于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及其与医学、生命科学的交叉问题研究。相关工作发表在Lancet Digital Health, Cell Patterns,PRL,ACM Siggraph, ACM Siggraph Asia, CVPR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
刘越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多通道协同的长时沉浸虚拟现实关键技术及应用
讲者简介:刘越,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信息技术与颜色工程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年获吉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天普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有关实验室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自然人机交互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虚拟现实产业分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成像探测与感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维成像与显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等,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研究成果“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曾荣获2014年度教育部发明奖一等奖和2017年度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各一项。
丁凯
合合信息
报告题目:复杂场景文档图像识别与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
讲者简介:丁凯,博士, 高级工程师,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M事业部副总经理,CSIG机器视觉专业委员会委员、CSIG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委员,上海科技大学企业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校外研究生兼职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文档分析与理解、OCR、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带领团队获得OCR领域多项国际竞赛冠军,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得CSIG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主导合合信息的移动端多语言文字识别、电子文档还原、多模态智能文档理解、知识图谱构建与挖掘等技术的研发,并广泛应用到各类产品中,为全球企业和亿级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青年学者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4小时 专委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工委
论坛介绍
青年科研人员也是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重要力量,青年人才的人数众多,覆盖面广。本次“青年论坛”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频图像分析与安全论坛”、“青托论坛”和“优博论坛”合并而来。邀请8位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优秀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为广大在读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提供交流与研讨的平台,旨在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论坛主席
赵耀 北京交通大学
个人简介:赵耀,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现任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学院教授会主席和学位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等职务。1996年获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973等37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在IEEE Trans.等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2项。获得专利授权20项。受邀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IEEE Senior Member, IET Fellow。曾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五四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包括:图像编码与通信、数字水印与数字取证、视频内容分析与内容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等。
王生进 清华大学
个人简介:王生进,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大学电子系信息认知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媒体大数据认知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近几年团队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大数据认知计算研究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 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并取得出色成果。作为起草人之一,制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系统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术语》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SVAC)》在内的 7 项行业和国家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指导的博士论文获 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8年 8 月获国际模式识别学会 ICPR2018 最佳论文奖;2018 年 9 月获欧洲计算机学会 ECCV2018无人机目标检测挑战赛赛道第一名。2019 年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二等,2019 年获得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兼任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频图像与安全专委会主任、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危爆物品探测与扫描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自动化学会国防大数据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 Region 10北京分会学术活动委员会主席。
马洪兵 清华大学
个人简介:马洪兵,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长期从事模式识、遥感图像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工作。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分专项、国家部委以及军队科研项目。曾担任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教材6部,合作翻译国外著名教材4部,作为副主编出版《中国湿地资源电子图集》、担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湿地资源》丛书编写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曾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微软杰出教师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协会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白金奖、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兼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频监控与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湿地保护协会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光学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
元辉 山东大学
个人简介:元辉,山东大学教授(破格)/博导,IEEE Senior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会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图像视频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媒体专委会委员、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2006年6月和2011年3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1年4月加入山东大学;历任讲师/师资博士后(2011.04-2014.12)、副教授(2015.01-2016.08)、教授(2016.09-至今)。2012年8月入选中国人社部 “香江学者”计划 (Hong Kong Scholar),并与2013年1月-2014年12月赴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6月入选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者未来计划”;2016年9月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作为Research Fellow赴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从事研究工作;2019年入选欧盟地平线2020 (Horizon 2020)“居里学者”(Marie Curie Individual Fellowship)计划,并赴英国De Montfort University从事研究工作,2020年12月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图像/视频/沉浸式(虚拟/增强现实)媒体的高效编码、智能处理、可靠传输、计算机视觉等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本领域顶级期刊或会议(中科院2区及以上或CCF A类) 37篇,向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MPEG、AVS)提出30项提案,提出的三维点云率失真优化、反射率编码初始化、渐进式量化、自适应量化等5项技术被MPEG G-PCC国际标准采纳;作为第1或者实际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20项(美国专利1项)。主持科研课题23项,其中国家级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2016年12月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位), 2020年6月获得山东省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位);2020年7月获得IEEE ICME2020杰出领域主席奖(Outstanding Area Chair Award)。
杨欣 华中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杨欣,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国家优青获得者;2013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分析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工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6项,出版英文书籍章节2部;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担任SCI期刊IEEE-TMI及Multimedia System编委及ACM MM2018和MICCAI2019-2021领域主席;现任CSIG青工委副秘书长,CCF多媒体专委会副秘书长等。
张鼎文 西北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张鼎文,西北工业大学脑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2015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访问研究,曾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所发表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十余次,1篇论文获2021 IEEE TCSVT最佳论文奖,1篇论文入选201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ACM China SIGAI(国际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分会)优博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是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大数据专委会委员、第六届VALSE执行领域主席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点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信息处理、机器学习。致力于建立面向开放环境下、具备动态学习能力的新一代计算机视觉学习框架。迄今为止,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领域内国际重要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包含T-PAMI, IJCV, IEEE SPM, T-IP, CVPR, ICCV,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等,担任IEEE TMM与TCSVT的Leading Guest Editor, 担任ACM MM及ICCV的Workshop Organizer。
马超 上海交通大学
个人简介:马超,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与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澳大利亚机器人视觉研究中心(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研究工作多次发表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期刊 (TPAMI/IJCV) 和会议 (ICCV/CVPR/ECCV/NeurIPS) 上。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IJCAI 2019计算机视觉Session Chair、AAAI 2022 Senior PC。CVPR 2018、CVPR 2019优秀审稿人。大规模自动驾驶nuSenses数据集3D目标检测第一名、3D目标跟踪第一名,Waymo数据集 3D目标跟踪第三名,成果部署于达芬奇1951芯片应用于华为无人驾驶MDC平台。获华为优秀项目合作奖。多层级深度跟踪论文谷歌学术单篇引用1600余次。谷歌学术总引用6500余次。
报告嘉宾
操晓春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AI驱动的网络空间内容安全
讲者简介:操晓春中山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基础研究和网络空间内容安全应用研究。担任IEEE汇刊 TIP/TMM/电子学报的Senior Area Editor/Associate Editor/编委,NeurIPS/ICCV/CVPR/IJCAI/AAAI/ICPR的Area Chairs。获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中国电子学会优博、中国科学院大学优博指导导师。
谢剑斌 国防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视频图像异常检测与安全预警
讲者简介:谢剑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北大学特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国际 IEEE 会员,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电光与控制编委会委员,国家边海防建设委员会委员,全国安防科技委委员,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组专家,公安部 TC100 专家。32年来一直从事视觉计算理论和技术研究,针对军队、武警和公安部的重大需求,紧紧围绕边境防控、反恐预警、反谍保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面向大数据和视觉物联网,研究海量视频分析与生物特征识别的难题,为军事重地、政府机关、金融场所等高等级安全领域提供特别可靠的身份识别和安全预警方法。包括:静脉特征识别、监控人脸识别、异常行为识别、视觉大数据搜索、自主高清摄像、要地无人看守、特种视频显控等。主持和参与反恐、反谍、反台独、载人航天、数字电视、新型战斗机、平安城市、天网工程、智慧城市、无人系统等国家重大课题,其中国家级项目 9 项、部委级项目 31 项、军民融合项目 41 项,注重实战,积极实践军民融合,合作支持的 21 家科技企业中有 7 家已经上市。发表学术论文 120 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10 部,申报国家专利 100 多项,授权发明专利 56 项、实用新型 37 项。荣获国际发明展金奖 3 项、全国发明展金奖 4 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公安部技术革新特别项目奖 2 项,荣获中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湖南省十大优秀发明人奖。
雷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人脸防假体攻击
讲者简介:雷震,男,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视频图像与安全专委会副秘书长,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工信部物联网专项等。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视频分析与理解,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发表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文章引用次数超20000 次,H-index:68,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撰写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项。获2019年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生物特征识别青年学者奖,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6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及国际视觉类任务竞赛第一名。
周文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Vision Meets Wireless Positioning: A Multi-modal Solution to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讲者简介:周文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于2006年与2011年分别在武汉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与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检索和机器博弈。在TPAMI、IJCV、TIP、TMM、CVPR、ICCV、ECCV、NeurIPS、AAAI等本领域内国际顶级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0篇,谷歌学术引用8500余次,H指数44。获第十一届(2021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序第3)、2022年华为“AI名师” 奖、2022年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2021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还曾获2013年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CIMCS 2012最佳论文奖,担任IEEE ICME 2021 宣传与出版主席,担任IEEE TMM编委。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王楠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图像跨域重建与可信身份鉴别
讲者简介:王楠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从事计算机视觉和统计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在图像跨域重建与识别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画像-照片合成与识别,图像/视频超分辨率重建、图像恢复,行为分析与识别,行人重识别等。在IEEE TPAMI、IJCV、CVPR、I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合作编著《人脸图像合成与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奖项。担任国际期刊《The Visual Computer》的副主编(Associate-Editor-in-Chief)。
董燕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报告题目:高光谱遥感图像的测度学习方法研究
讲者简介:董燕妮,武汉大学工学学士、工学博士,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学者-青年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曾入选“香江学者”计划、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基金。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在遥感影像及其地学中应用的研究,已在IEEE TCybern、IEEE TGRS、IEEE TIP、和ISPR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担任IEEE TCybern、TGRS、TIP、TNNLS、ISPRS、PR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人,及ICCV、AAAI、IJCAI等国际会议的PC Member。
刘鑫辰 京东探索研究院
报告题目:自然场景下的3D步态识别
讲者简介:刘鑫辰,于2018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担任京东探索研究院视觉与多媒体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车辆和行人再识别、车辆和人体解析、步态识别、商品识别等,在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如IEEE TIP、IEEE TMM、CVPR、ICCV、ACM MM、ECCV等。刘博士是IEEE/ACM Member,CSIG多媒体专委会委员,CCF多媒体专委会执行委员。担任ACM MM 2021 HUMA Workshop Organizer,ACM MM 2021 Local Session Chair,ACM MM Asia 2021 Proceedings Chair,ICME 2022 Area Chair等。曾获IEEE Trans. on Multimedia 2018 Multimedia Prize Paper Award,IEEE ICME 2016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IEEE CAS MSA-TC 2021 Best Paper Award Honorable Mention。2019年获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杨文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视频去雨
讲者简介:杨文瀚,于2012年和2018年在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的 Wallenberg NTU校长博士后研究员。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智能图像视频处理,真实场景图像视频复原增强,人机协作媒体智能等。累计发表CCF A类论文30余篇,其中一作14篇,谷歌学术引用3千余次,授权9项中国发明专利。获得了IEEE ICME-2020最佳论文奖,IFTC 2017最佳论文奖,以及IEEE CVPR-2018 UG2挑战赛亚军奖,2018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2019年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最佳博士论文提名奖。曾任IEEE ICME-2021领域主席和会议主席,IEEE CVPR-2019/2020/2021 UG2+挑战赛及研讨会组织者。
王立君 大连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复杂场景下的单目深度估计
讲者简介:王立君,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2019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图像深度估计、视觉目标跟踪与显著性目标检测等。在本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IEEE CVPR, ICCV, ECCV, TPAMI,IJCV,TOG, PR等)发表论文数十篇,谷歌学术总引用量超4500次。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连续两年获得国际视觉目标跟踪竞赛(VOT2020, 2021)RGB-D赛道冠军。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第二届CSIG年度学科发展报告论坛
论坛主席
李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个人简介:李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副组长、军委装备发展部人工智能装备应用基础技术专家组成员。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推理、嵌入式智能系统。已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40余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安全共享与特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原总装“十五”、“十二五”某边海防视频系统型号总设计师。在本领域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国内外发明专利8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张永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个人简介:张永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导。先后于2005、2011年于北航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863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企业合作预研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IEEE TMM、TCSVT、CVPR、AAAI等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18项,转化近10项)。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咨询与评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学会学科发展报告撰写工作的组织、评审与推荐,并协助科技成果鉴定等工作。
报告嘉宾
左旺孟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讲者简介:左旺孟,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学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理想监督学习方法及其在图像增强与复原、图像编辑与生成、物体检测和图像分类等领域的应用。在CVPR/ICCV/ECCV等顶级会议和T-PAMI、IJCV及IEEE Tran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任ICCV2019、CVPR2020/2021、ECCV 2022等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领域主席,现任IEEE T-PAMI和T-IP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面向低标注成本和小样本的深度网络学习
报告摘要:当前深度学习的成功仍主要建立在大规模标注数据和模型算法的基础上。虽然大规模数据获取已经较为容易,数据的精细化标注仍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弱监督、噪声标注和小样本学习等方法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因此,报告从知识提取和知识蒸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低成本标注学习问题,为弱监督语义分割和物体检测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解决方案。其次,针对当前Transformer网络在数据稀缺小样本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引入空域一致增广和局部监督,提出了一种自促进监督学习方法,使得Transformer在小样本学习上取得了优于CNN的分类性能。进而,从生成网络适应的忠实性和生成结果的多样性角度出发,介绍了我们在小样本生成式领域自适应的研究工作。
耿国华 西北大学
讲者简介:耿国华,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副主任、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长、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等创新性研究,主持国家973前期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科金重点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8项,专著5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
报告题目:文化遗产活化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中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艺术形式多样, 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是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资料。报告基于先进的智能计算、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结合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和文化艺术特点,报告围绕文化遗产收集理解、虚实结合智能展示交互和智慧化平台建设等活化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展开简要分析,结合关键技术发展展示研发应用范例,有利于促进和提升文化遗产活化技术发展,对弘扬中华文明、建设民族文化示范、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孙启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讲者简介:孙启霖,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点昀技术(Point Spread Technology)创始人。201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在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集中于端到端计算成像相机设计、计算成像、光学、SPAD阵列成像、基于物理学的渲染与仿真和优化,博士期间发表多篇一作计算机图形学顶级期刊会议ACM TOG, SIGGRAPH,Siggraph Aisa, CVPR(oral)等;CSIG三维视觉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图GAMES执行委员、南通创新区欧美同学会副主席。所创办的点昀技术致力于打造新一代通用计算光学平台,量产了面向实时三维重建的高速、高精度RGBD相机(100/120FPS 软时钟多机对齐),实现了全并行异构流式图像处理器架构(超低功耗、亚毫秒级延时)。
报告题目:计算成像与端到端光学算法联合设计
报告摘要:光学成像系统通常包括光学、探测器、电路以及后处理算法,传统的设计方法对这些环节是分别进行的,难以针对应用场景优化和获得成本和效果的最佳折中。本报告针对如何突破光学、传感器、算法以及探测器联合设计的壁垒,实现全链路优化、端到端优化,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与市场需求,剖析了计算成像的前沿方法、物理约束,阐述如何实现端到端光学算法联合优化。包括可微衍射光学端到端设计与可微复杂透镜的端到端设计等。
贾金原 同济大学
讲者简介:贾金原教授带领团队深耕Web3D关键技术研究长达17年,大力推广轻量级Web3D引擎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动漫游戏、数字孪生与元宇宙的创新应用。他在Web3D领域发表了5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得10项发明专利授权,均成功转让给企业进行产业化。2021年他被增选为中国图学学会常务理事,创建网络图形学(Web3D)专委会主任,曾两次担任中国虚拟现实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两次担任ACM Web3D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其团队的研究成果连续四次获得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最佳论文奖、国际 (Edutainment2017)会议最佳论文奖和国际ACM Web3D2020会议最佳论文奖。他还曾先后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个人)创新奖与工匠精神奖以及中国图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报告题目:移动在线Web3D大数据实时绘制关键技术及元宇宙示范应用
报告摘要:目前元宇宙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得十分火爆,元宇宙需要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在移动互联网上线浏览与创作超大规模虚拟世界,移动Web3D大数据在线实时渲染技术就成为元宇宙的刚需。本团队长期深耕移动互联网Web3D关键技术,提出了一整套的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高品质的轻量级实时在线高品质渲染得解决方案:(1)海量虚拟世界场景的轻量级细粒度化预处理;(2)支持多人在线共享虚拟世界的渐进式对等传输调度机制;(3)海量Web3D场景复杂光影的轻量级在线高品质渲染。我们基于上述关键技术研发了若干移动在线体验的元宇宙demo,这不仅验证了上述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也揭示了轻量级移动Web3D实时高品质渲染技术为元宇宙提供了4A(Anybody, 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级在线可视化的智慧服务。
罗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讲者简介:罗娜,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模态脑图谱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脑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在Cerebral Cortex,Ebiomedicine,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Medical Image Analysis等本领域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3项科研项目,并作为课题骨干参与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委会委员。
报告题目:跨模态脑图谱数据融合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脑图谱是研究脑结构和功能及脑疾病的基础,不同类型的脑图谱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脑的组织模式或连接信息。随着图像采集和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不同模态的脑影像和生物组学数据迅速增长。相较于单模态,多模态融合数据能够同时考察不同模态数据间的多元化信息,挖掘蕴含的未知新信息。因此,开展跨模态脑图谱数据融合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辅助加深对脑发育、老化和病变机理的理解。根据参与融合的模态是否具有空间信息,本报告将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跨模态脑图谱融合技术分为脑影像融合和脑数据融合两大类。 脑影像融合是指对宏观脑影像(磁共振等)和组织学脑影像(胞体染色、轴突染色等)等具有空间信息的数据进行融合,构建涵盖脑结构和功能信息的跨模态多尺度脑图谱,为研究宏观特征的介观机制以及介观特征的宏观表征提供了重要途径。 脑数据融合是指对缺乏脑空间信息的生物大数据,包括基因组、电生理、认知和行为等,利用脑图谱提供精细空间信息,挖掘高维、异构生物大数据蕴含的信息,明确脑图谱的生理意义,并提升其应用价值。本报告将针对这两类融合类型阐述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差异。最后,本报告将讨论了当前该领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