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机器视觉与学习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机器视觉专委会
论坛介绍
机器学习是一门从已知数据中探寻未知规律和模式的艺术,如何以更少的代价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始终是其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机器学习技术在视觉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学习算法在逐步向前迭代的同时,各式深度学习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本次Workshop我们将邀请四位领域专家作为讲者,分享他们在该领域的最新工作。最后,我们将总结机器视觉与学习领域在相关核心问题上的近期进展和展望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论坛主席
林宙辰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林宙辰,北京大学教授,IAPR/IEEE/CSIG Fellow,国家杰青,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 数值优化。发表论文 260 余篇,英文专著 3本。多次担任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顶级会议 CVPR、ICCV、NIPS/NeurIPS、ICML、IJCAI、AAAI 和 ICLR 的领域主席,曾任 IEEE T.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编委,现任 International J. Computer Vision /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 编委、ICPR 2022程序共同主席、ICML 2022/NeurIPS 2022/CVPR 2023资深领域主席。
报告嘉宾
丁贵广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深度学习模型压缩与优化技术
讲者简介:丁贵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国家公共安全、网络内容管理、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视觉感知理解、机器学习、数据检索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视觉感知理解、高效检索和弱监督学习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面向端侧和边缘侧计算能力有限、功耗限制高等场景,研究深度视觉模型压缩技术,研发端侧视觉计算系统和平台。课题组先后主持和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重点研发项目、国家973、863等项目数十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公安部二十三局、快手、新疆联海创智、数码视讯等单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技术发明一等奖。
邓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多模态智能
讲者简介:邓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IEEE高级会员。长期从事跨媒体学习、认知和推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863”计划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近30项。在中科院TOP期刊和CCF A类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30余篇。担任《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刊物副编辑;担任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 2021、ICCV 2021领域主席,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IJCAI 2018~2021高级程序委员,以及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3)、2019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
马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图数据高效计算方法和系统
讲者简介:马帅,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杰青,获得北京大学(2004)和英国爱丁堡大学(2011)两个博士学位,爱丁堡大学博士后,并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总部实习,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数据库专委常委、大数据专委委员,VLDB Journal、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编委等;获国际顶级数据库会议VLDB’2010 唯一最佳论文奖、数据挖掘知名会议ICDM’2019候选最佳论文、2017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李纯明
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图像分割的数学模型、算法与应用
讲者简介:李纯明,2005年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导,IEEE Fellow,电子科技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联合数字医学实验室主任,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国际数字医学学会委员、共同创办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数学与医学交叉学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智能成像分会副主任委员。李纯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影像分析的算法研究与应用。在医学影像分析、图像分割、水平集方法的研究中做出了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贡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多篇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其中三篇论文单篇他引超过2000次,其中两篇分别荣获2013和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文奖,是国际上唯一的两次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该奖的学者;李纯明开发的距离正则化水平集演化(DRLSE)算法于2021年入选中国医学人工智能代表性算法(全国仅三个算法入选),并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人工智能名词审定委员会审批通过;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学者。2015年受邀担任图像处理顶级期刊IEEE TIP编委,2020年受邀担任医学图像分析顶级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编委至今,2020年受邀担任Intelligent Medicine期刊编委至今。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情感计算与理解前沿进展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
论坛介绍
情感是社会意义和各种符号价值的载体与承担者。人类的认知、行为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奠基人之一马文˙明斯基指出:“问题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有情感,而在于没有情感的机器能否实现智能”。论坛邀请情感计算与理解领域国内知名学者报告最新前沿进展,并组织专题讨论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为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广大师生和参会者提供与专家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
论坛主席
杨巨峰
南开大学
个人简介:杨巨峰,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天津杰青、南开百青。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多媒体计算,发表PAMI/CVPR等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常务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视觉大会(CCCV 2017)组织主席。研究成果获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
赵思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个人简介:赵思成,201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一年。博士毕业后相继在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情感计算、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自动驾驶、医学图像分析、社交媒体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发表IEEE/ACM汇刊、中科院一区、CCF推荐A类论文56篇(第一作者26篇含IJCV、IEEE SPM、TPAMI、NeurIPS等,ESI高被引论文3篇);谷歌引用4700余次。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秘书长等职务。获2018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2018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2015年哈工大研究生十佳英才、多媒体重要会议MMM2015最佳论文第二名等奖励,入围2021年人工智能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
姚鸿勋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姚鸿勋,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AI全球2000位最具影响力学者 (AMiner机构发布),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情感计算与理解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智能、多媒体数据分析与理解、模式识别、情感计算。发表 ICCV, CVPR, ACM MM等顶级国际会议及TPAMI, IJCV, TIP, TMM等高影响因子国际期刊文章学术论文 200余篇,H指数>40。
报告嘉宾
刘洪海
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眼动技术及人机交互应用
讲者简介:刘洪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智能机器人博士学位。刘洪海教授主要从事人体运动行为感知技术,生机电一体化及智能机器人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广义机器人系统运动学及“运动/认知”集成模型,人体运动信息检测、处理与生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等智能计算和智能机器人领域有较大国际影响,并已在脑卒中康复、自闭症早期筛查与干预、海洋引擎的故障诊断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刘洪海教授是IEEE TII/TIE/Cyberntics等国际期刊编辑。刘洪海教授是英国工程和技术院会士(FIET),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FIEEE)。
刘永进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虚拟人智能体的人机共情研究
讲者简介:刘永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情感计算和多模态媒体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几何结构分析为切入点,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流形网格上测地Voronoi图研究,对可视媒体流形表达的度量计算与几何结构分析等关键问题取得一些进展;从脑电信号处理、情绪识别和人机交互三个角度综合探讨基于生理信号的情绪识别与交互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情感计算高效处理新方法,拓展了以情感分析为内核的数字媒体处理与认知计算技术框架。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迈向实用化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机遇与挑战
讲者简介:吕宝粮,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中心共同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米哈游联合实验室主任。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荣获2018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nomous Mental Development 和2021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最佳论文奖以及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仿脑计算理论与模型、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情感智能与情感脑机接口。
山世光
中科院计算所
报告题目:基于视觉的身心健康感知技术
讲者简介:山世光,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CCF A类论文110余篇,论文被谷歌学术引用26000余次。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是IEEE Fellow,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基金委优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科技新星,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CCF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他曾应邀担任过CVPR, ICCV, AAAI, IJCAI等20余次领域主流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现/曾任IEEE TIP, CVIU, PRL, Neurocomputing, FCS等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AE),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报》领域主编,《电子学报》和《电信科学》编委。他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情感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常务委员。他是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会轮值主席,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联席主席,他还是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的共同发起人和核心组织者之一。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高光谱成像及医学应用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专家报告+嘉宾座谈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生物医学图像专委会
论坛介绍
过去几十年,高光谱成像技术已经在军事、海洋水文、农业、地质、生态、环境等地球科学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近十几年来,该技术被从遥感领域拓展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逐渐成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热点而备受关注。但是,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仍然在成像系统、数据获取与质量提升、智能识别分析等方面存在挑战。如何充分发挥高光谱图谱合一的优势,使其在多样化的医学诊断应用场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已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该论坛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在高光谱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相关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也有助于及时反映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论坛主席
李庆利
华东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学光谱成像机理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曾先后成功研制出了推帚式显微高光谱成像系统、凝采式分子高光谱成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生物组织样本的检测分析。首次提出高光谱舌诊的概念,首次获取了无标记神经组织切片显微高光谱影像;建立了首个精标注胆管癌高光谱病理影像数据集并公开发布。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200余篇,已获授权专利20余项。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现为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曾担任CISP-BMEI 2018、ICDIP 2019、ICSPS 2020、ICBBE 2020、DMIP 2020、ICCPR 2021国际会议大会主席或者程序委员会主席。
报告嘉宾
穆廷魁
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早癌诊断的快照式偏振散射光谱探测及重建技术
讲者简介: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助理、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光学与粒子束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先进光电成像&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先进遥感探测&大气高光谱反演技术、先进光电仪器设计研发的研究工作。2012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2014-2016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从事2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装发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和自然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在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IEEE TGRS、IEEE JSTAR、Remote Sensing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公开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4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3项。陕西省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瑞士MDPI出版社“Sensors”期刊的先进光谱成像技术专题编辑。
王妍
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高光谱病理影像高效深度表征学习研究
讲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CBCS实验室Aleix Martinez教授组访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CCVL实验室Alan Yuille教授组做博士后。她致力于研究医学图像分析与分割、多维成像技术,主要成果发表在医学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论文,其中包括IEEE Trans. PAMI,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 Medical Imaging, IEEE Trans. Multimedia, Medical Image Analysis, CVPR, ICCV 和 MICCAI,谷歌学术引用超1600次。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客座编辑。回国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李伟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高光谱显微图像多特征学习与分类研究
讲者简介: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要从事高光谱图像处理、目标检测与识别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TGRS、IEEE TIP、IEEE TCYB、IEEE TNNLS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85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4篇。曾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序1)、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序3)、IEEE TGRS和IEEE JSTARS最佳审稿人奖、IEEE Whispers杰出论文奖等奖项,并入选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现/曾担任IEEE TGRS、IEEE JSTARS、IEEE SPL等期刊编委,第11届IEEE CISP-BMEI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
高红民
河海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显微高光谱图像的病理诊断研究
讲者简介:河海大学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导,通信教工党支部书记,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长期从事智能计算与图像处理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主持中央军委科技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面上项目、水利部委托项目等20余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获得其他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受到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先进个人”表彰。作为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入选河海大学“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建设项目。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元宇宙前沿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虚拟现实专委会
论坛介绍
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虚拟数字生活空间。进入2021年,元宇宙的概念得到了学术界、投资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元宇宙的建立需要虚拟/增强现实、新型显示、5G通讯、人工智能诸多学科的参与和贡献,本论坛由虚拟现实专委会承办,邀请了学术界产业界的专家和大家就元宇宙前沿技术进行深入交流。
论坛主席
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监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并先后被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美国光学学会(OSA)、中国光学学会(COS)、中国仪器仪表学会(CIS)、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评选为会士(Fellow)。长期在技术光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专著4部、SCI论文320余篇,编辑国际会议论文集30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50余项,主持制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首批国家标准5项。有关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励10余项。
报告嘉宾
汪国平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元宇宙的基础设施——虚拟仿真环境的快速构建
讲者简介:汪国平,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雅特聘教授,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仿真等研究,1997年6月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受聘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中心主任,北大图形与交互技术实验室主任。主持研发了特征驱动的三维离散造型设计与优化系统PUM、物理仿真引擎Physika、分布式虚拟仿真支撑平台ViWo、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系统i23D、虚实融合系统VVF等,在国防军事、工程设计和数字城市等行业领域有良好应用。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科技进步奖等,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多项专利获得商业转让。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 CADCG专委会主任,CSIAM GDC专委会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委会荣誉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君委科技委智能领域专家,君委科技委集成创新领域论证专家,君委科技委深圳快响小组成员、装发陆君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组专家,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SC24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图学学报主编和VR&IH副主编等。
徐迎庆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学科交叉与设计创新
讲者简介:徐迎庆博士是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在自然用户体验研究、计算机图形学、触觉认知与交互、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并申请数十项专利,设计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参展。他曾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并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
田丰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报告题目:新型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一些探索
讲者简介:田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ACM SIGCHI中国分会主席(2011-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等职。担任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 (TIIS)等人机交互领域著名国际刊物编委,多次担任国际顶级及著名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ACM CHI, WWW,IUI,MoblieHCI 等)。作为第一完成人领衔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在 CHI,IJHCS,TPAMI,CSCW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录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3次获得人机交互领域顶级会议ACM CHI最佳论文提名奖 (Honourable Mention Award),1次获得ACM UIST最佳论文提名奖。牵头起草人机交互国家标准2项,已发布。
周昆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高保真三维数字化技术 – 构建流光溢彩的数字世界
讲者简介:周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02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任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在ACM/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科学探索奖、MIT TR35 Award等国内外奖项。现任学术期刊《Visual Informatics》创刊主编,现/曾担任ACM TOG、IEEE TVCG、IEEE CG&A等期刊编委。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智能图形专委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虚拟现实分会主任。
迟小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报告题目:现阶段元宇宙入口硬件底层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形态及发展
讲者简介:迟小羽,男,1980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得数学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起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清华紫光电子等一些列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相关理论研究,2007年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产业应用,开展了大量虚拟现实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及行业应用等相关工作。曾设计过VRP Cave、全息台、球幕系统、视觉引导加工系统等多款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相关产品,在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项目中有大量技术开发经验。获得北京市产品质量创新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现任歌尔技术总监,同时兼任青岛北航研究院主管产业合作副院长,歌尔未来科技研究院院长。主要负责VR/AR技术前瞻性预研、产业情报研究、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等工作。目前在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信息光子技术”中担任“临场真实感近眼三维显示技术与装置”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 参与编写《山东省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主责编写《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参与多项国家虚拟现实行业标准制定,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申请获批专利96项。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如何看待元宇宙和未来发展趋势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人机交互专委会
论坛介绍
元宇宙(Metaverse)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虚拟化、再生化。2021年10月,Facebook改名为Meta,号称将在未来5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公司,使得元宇宙的热度进一步在科技领域升温。科技、资本和媒体领域普遍把2021年视为“元宇宙元年”,预计元宇宙热潮将在全球持续较长时间,并可能对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工作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对社会治理、意识形态、隐私伦理等方面的监管产生新的挑战。
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元宇宙的概念火热,有支持的声音,也有不以为然的声音,如何理性看待元宇宙,它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对元宇宙进行有效监管,元宇宙的趋势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邀请国内人机交互领域的顶级专家进行研讨。
论坛主席
陶建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个人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欧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1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包括:语音处理、认知推理、数据内容分析、智能交互等,完成多项国家和国际标准,论文和成果曾多次获国内外学术会议奖励。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和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兼智能交互专委和情感智能专委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兼人机交互专委主任等职务。
报告嘉宾
陈宝权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元宇宙的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
讲者简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与可视化,担任国家“973计划”“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等。在 ACM SIGGRAPH、IEEE VIS、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Graphics (TVCG) 等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CSIG三维视觉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委员;Computer & Graphics期刊编委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计算机通讯》专题栏目主编;《大数据》期刊编委; IEEE VIS Papers Committee member;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ChinaVIS)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担任计算机图形与可视化领域几乎所有重要国际会议的PC成员:IEEE VIS 2005大会主席、2004 程序委员会主席;SIGGRAPH ASIA 指导委员会成员、2014大会主席;2017年共同发起计算机图形学与混合现实研讨会(GAMES)并任指导委员会成员;2021年发起中国三维视觉大会(China3DV)并任首届会议主席(2021)。曾任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ACM TOG、 IEEE TVCG 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工委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信息领域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NSF CAREER Award 2003)、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05)、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杰出奖(2014)。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2017年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2020年当选 IEEE Fellow,2021年入选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当选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
田丰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报告题目: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技术
讲者简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ACM SIGCHI中国分会主席(2011-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等职。担任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 (TIIS)等人机交互领域著名国际刊物编委,多次担任国际顶级及著名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ACM CHI, WWW,IUI,MoblieHCI等)。在CHI, IJHCS, TPAMI, CSCW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录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技术成果已覆盖到国内30多个省市以及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并在协和、湘雅等大型三甲医院,国家跳水队、羽毛球队等多个国家队成功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三次获得人机交互领域顶级会议ACM CHI 最佳论文提名奖 (Honourable Mention Award)。
王琼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元宇宙的集成成像光场3D显示技术
讲者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Fellow和Photonix等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三维成像与显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副主任和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显示与成像技术,负责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负责人。研制了裸眼3D显示器、3D摄像机、可变焦液体透镜、连续光学变焦显微镜和新型液晶显示器等。获得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准5件美国专利和150余件中国发明专利,出版科学出版社书籍3部,发表了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和担任学术领导成员60余次,任大会和程序委员会主席举办了数次国际学术会议。
王茜莺
联想集团
报告题目:超空间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探索
讲者简介: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斯坦福博士。负责联想集团技术战略,创新规划和集团智慧教育产品研发。ACM人机交互分会中国副主席,CCF理事、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委会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专家。入选2019年《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50强。获2020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潘志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报告题目:没有虚拟现实就没有元宇宙
讲者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元宇宙研究中心(筹)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副主任,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创新平台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虚拟人,智慧教育,智能医学,医学元宇宙等。有30年虚拟现实方面的研究经历,从2016年后关心元宇宙的发展,最近在多个国际会议和国内论坛上作元宇宙方面的报告。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近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20),省部级奖5项。
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对“元宇宙”的观感和思考
讲者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监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并先后被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美国光学学会(OSA)、中国光学学会(COS)、中国仪器仪表学会(CIS)、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评选为会士(Fellow)。长期在技术光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专著4部、SCI论文280余篇,编辑国际会议论文集30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50余项,主持制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首批国家标准5项。有关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励10余项。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跨模态多尺度脑网络组图谱与类脑模型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脑图谱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21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脑图谱是理解脑的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跨模态多尺度脑网络组图谱绘制已成为各国脑计划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本论坛聚集脑网络组图谱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探索如何融合跨模态信息、突破不同尺度的壁垒,精准描绘脑结构和功能的时空动态和内在联系的技术瓶颈,开展跨物种脑图谱进化比较,明确高级认知功能的进化起源,建立脑图谱约束的大规模数字孪生脑等前沿问题。
论坛主席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
个人简介:蒋田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脑网络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MAE),IEEE Fellow, IAPR Fellow,AIMB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等多种国际刊物编委,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会长,中国解剖学学会常务理事和脑网络组分会会长。主要从事领域包括多模态跨尺度脑网络组图谱研究、基于脑网络图谱的脑机融合和脑疾病早期预测和精准治疗。在Nature Medicine 等刊物发表SCI收录的论文300多篇。获国际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科学学会的最高成就奖(Turan Itil Award,2021),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贡献奖 (Hermann von Helmholtz Award,2020),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2020),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等。
王骄健
电子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王骄健,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7-2018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以及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脑连接图谱、神经调控治疗与动物转化疾病模型脑机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uroImage, Cerebral Cortex,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Human Brain Mapping等发表SCI论文40多篇,被引用3500多次,研究获得中国图形图象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排名第四),2020年人工智能优秀科技成果奖(排名第四)。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大会及研讨会上做报告。担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杂志副主编以及Science Advance, Molecular Psychiatry, Cerebral Cortex, NeuroImage, Human Brain Mapp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多个期刊审稿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委会委员。
报告嘉宾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脑网络组图谱及其对类脑智能的启示
讲者简介:蒋田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脑网络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MAE),IEEE Fellow, IAPR Fellow,AIMB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等多种国际刊物编委,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会长,中国解剖学学会常务理事和脑网络组分会会长。主要从事领域包括多模态跨尺度脑网络组图谱研究、基于脑网络图谱的脑机融合和脑疾病早期预测和精准治疗。在Nature Medicine 等刊物发表SCI收录的论文300多篇。获国际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科学学会的最高成就奖(Turan Itil Award,2021),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贡献奖 (Hermann von Helmholtz Award,2020),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2020),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等。
李安安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在介观水平绘制脑联接图谱
讲者简介:李安安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进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工作,担任MOST团队大数据处理研究方向负责人,现兼任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副院长。他是显微光学断层成像技术(MOST)的主要发明人。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聚焦在海量神经光学图像的快速处理、脑微细结构信息的自动识别、脑网络结构的定量分析和模拟、海量脑网络数据的可视化等方面。已在Science、Nature Methods、Neuron、eLife等专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承担了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曾获得过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青委执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委会委员。
陈永昌
昆明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Rett综合征猴模型神经发育障碍机制研究
讲者简介:陈永昌,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神经发育与遗传疾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基因编辑建立了瑞特综合征、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的猴模型,为开展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提供了与临床患者最为接近的实验动物模型。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包括Cell、Cell Stem Ce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7)。获云岭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等称号;兼任《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编辑技术分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代表论文及学术贡献:2014 Cell,Cell Stem Cell,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基因编辑;2015 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Human Mol Genet,建立了系列神经疾病猴模型;2017 Cell;2018 J Biol Chem,Cell Cycle;2019 Autism Res;2020 J Genet Genomics,2021 Science Bull,Cereb Cortex,Research,神经发育疾病机制与治疗。
顾实
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功能连接图谱的脑网络可控性分析
讲者简介:顾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201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教授。2017年入选“国家青年特聘专家”,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30人“榜单,长期在类脑智能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包括脑网络神经科学、脉冲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等。
张瑜
之江实验室
报告题目:脑图谱约束的人脑认知功能建模
讲者简介:张瑜,之江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中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神经所博士后,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曾参与多项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独立主持加拿大IVADO基金会的博士后科研项目等。在国际著名医学类期刊(比如eLife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Cerebral Cortex , Neuroimage等)共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Frontiers in Neuroimaging Review Editor、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脑图谱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刊FITEE通讯专家。多次获得国际科研项目奖学金和国际学术会议的优秀学生论文奖,受邀在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做主题报告,包括蒙特利尔神经所(MNI)、魁北克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年会(UNIQUE)、 Brenda Milner 神经心理学年会、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利用最新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深度卷积网络、递归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等来探究人脑认知功能的时空编码。
杨娟
西南大学
报告题目:功能连接脑图谱在自尊心理学中的应用
讲者简介:杨娟,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入选重庆英才·青年拔尖和巴渝学者青年学者。兼职担任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健康分会主任、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等。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50余项代表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被认定为ESI高被引/热点论文,H-index为26;两项成果获评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独立撰写的《自尊心理学》是国内首部全面囊括自尊心理的学术专著。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三维视觉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专家报告+嘉宾座谈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三维视觉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三维视觉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成像传感器的成本越来越低,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少,已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机器人等智能系统,甚至手机等消费产品中。三维视觉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涵盖深度成像、三维重建、三维目标检测与识别、以及三维场景理解等诸多领域。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汇聚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机器人学等领域从事三维视觉研究的相关人员,共同分享三维视觉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探讨三维视觉在不同领域的落地应用,剖析三维视觉研究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潜在机遇,为国内外从事三维视觉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论坛主席
陈宝权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陈宝权,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在 ACM SIGGRAPH 、 IEEE VIS、ACM TOG等国际会议和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曾担任973项目“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首席科学家。现任/曾任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TOG)/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Graphics (TVCG)编委,并多次担任计算机图形与可视化领域几乎所有重要国际会议的PC成员;曾任 SIGGRAPH ASIA和IEEE VIS指导委员会委员,SIGGRAPH ASIA 2014和 IEEE Visualization 2005会议主席及IEEE Visualization 2004 程序委员会主席。获 2003 年美国 NSF CAREER Award、2005 年 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杰出奖,入选2008年中科院百人计划、 2010 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和“中青年领军人才”、2015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常务理事,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曾任CCF青工委主任。获电子工程学士(9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94年清华大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士(99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因为在空间数据(建模)与可视化方面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2020)。
报告嘉宾
高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报告题目:几何模型和场景的深度生成方法研究
讲者简介:高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杰青,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在ACM SIGGRAPH\TOG、IEEE TVCG等国际知名期刊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相关研究工作被18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用户所使用,获亚洲图形学会青年学者奖、CCF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励,担任CSIG三维视觉专委会常务委员。
杨蛟龙
微软亚洲研究院
报告题目:跨越维度鸿沟:三维可控的高质量图像生成研究
讲者简介: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人脸人体建模与图像生成。2016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双授博士学位后加入微软亚研,以第一作者或所指导学生为第一作者在CVPR/ICCV/ECCV/SIGGRAPH/TPAMI/TVCG发表论文20余篇。长期担任顶级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期刊和会议审稿人并多次任CVPR/ICCV/WACV等会议领域主席。获IEEE VR/TVCG 2022最佳期刊论文奖,2017年中国图形图像协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4篇)。
弋力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交互的四维动态场景理解
讲者简介:弋力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兼职上海期智研究院杰出科学家。他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Leonidas J. Guibas教授,毕业后在谷歌研究院任研究科学家。在此之前,他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取得了学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涵盖三维感知、计算机图形学和形状分析,他的研究目标是使机器具备理解三维世界并与之互动的能力。他在SIGGRAPH,SIGGRAPH Asia,CVPR,ICCV,ECCV,NeurIPS等顶级会议发表三十余篇论文,并担任CVPR 2022领域主席。他的工作在领域内得到广泛关注,引用数达9000+,代表作品包括ShapeNet,SyncSpecCNN,PointNet++等。
胡玮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Interpretable Graph-based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for Geometric Data
讲者简介:胡玮,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助理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聘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201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法国Technicolor担任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是图信号处理、图机器学习及其在三维视觉等方面的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TPAMI, IEEE TIP, IEEE TSP,CVPR,ICCV, ECCV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获得CVPR 2021的最佳论文提名等多项论文奖,以及2021 IEEE Multimedia Rising Star Award—Honorable Mention Award。担任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ver Networks的Associate Editor。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人工智能与安全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论坛介绍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全球人工智能规模化建设及应用加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设计研发以及融合应用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动网络攻击、伪造舆论信息、窃取用户隐私等危害日益严重。此外,对抗攻击、后门攻击等瞄准人工智能技术脆弱性的攻击手段也愈发繁杂多样。因此,人工智能与安全问题是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
论坛主席
周琳娜
北京邮电大学
个人简介:周琳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防伪技术委员会委员。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谢雪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第六研究所
个人简介:谢雪,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第六研究所副所长,《网信军民融合》期刊副主编。CSIG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委员、CCF计算机安全专委会执行委员。曾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奖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钱学森青年创新基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钱学森奖、优秀论文一等奖、优秀个人奖等荣誉。
报告嘉宾
张新鹏
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神经网络水印
讲者简介:张新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二级教授。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跟踪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曾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访问一年,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作为资深研究员赴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访问14 个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13000余次,2014年—2021年连续八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1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近20项。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担任 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IEEE T-IFS)等国际学术期刊的 Associate Editor、ACM IH&MMSec 等国际学术会议的TPC Chair。
操晓春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病态的”计算机视觉算法
讲者简介:操晓春,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基础研究和网络空间内容安全应用研究。担任IEEE汇刊 TIP/TMM/电子学报的Senior Area Editor/Associate Editor/编委,NeurIPS/ICCV/CVPR/IJCAI/AAAI/ICPR的Area Chairs。获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中国电子学会优博、中国科学院大学优博指导导师。
罗文坚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报告题目:多标签分类模型面临的对抗攻击
讲者简介:罗文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鹏城实验室双聘研究员,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应用,主要围绕安全智能系统开展机器学习、免疫计算、群体智能等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目前担任Information Sciences、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pplications、Applied Soft Computing、Complex & Intelligent Systems等期刊的副编辑或编委,IEEE CIS ECTC Task Force o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s主席;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期刊客座编辑;曾任包括CCF B类会议PPSN、CCF C类会议IJCNN等在内的20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各类主席。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IEEE/ACM Transactions和JCR一区论文50多篇。
周琳娜
北京邮电大学
报告题目:认知攻击初探
讲者简介:周琳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防伪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媒体内容取证、信息隐藏、网络行为安全、区块链应用、金融安全与监管、人工智能安全。在相关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专著4部。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主持完成3项国家重点科研专项和几十余项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卫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生成视角下的深度伪造防御方法
讲者简介:张卫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信息隐藏和人工智能安全。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IEEE TIT、TPAMI、TIFS、TIP、CVPR、ICCV、NeurIPS、AAAI等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863等项目2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带领团队2019年参加人工智能顶会IJCAI“人工智能算法对抗赛”,获得防御赛冠军和非定向攻击亚军;2020年参加由Facebook、MIT等组织的全球最大的“深度伪造检测挑战赛(DFDC)”,获得亚军(30万美元奖金),被中国信通院评为2014年以来人工智安全领域的8项中国创新成果之一。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医学影像从单纯的定性诊断过渡到定量反映疾病的预防、预测以及发生机制。现有医学影像分析辅助系统存在着与临床思维和路径脱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临床接受度不高,以及推理过程解释性差、模态单一、数据要求高、假阳性率高等众多问题。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为成像技术与图像分析技术带来了变革,本论坛将两个领域链接起来,讨论目前尚存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
论坛主席
刘华锋 浙江大学
个人简介:刘华锋,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际学术奖项5次,两次获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1)。主持了多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和浙江省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15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其中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4项。
报告嘉宾
卢虹冰 空军军医大学
报告题目:脑连接时空模式分析:方法与应用
讲者简介:讲者简介:卢虹冰,空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医学成像与智能诊疗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军队后勤科研重点等项目2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9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2.7,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IEEE Trans Med Imag、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等期刊AE。
徐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报告题目:计算病理及其在肿瘤预后和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讲者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慧医疗研究院教授,副院长。2007年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Rutgers大学、凯斯西储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和访问教授。2022年第九届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主席。先后主持国基金联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参与国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医学图像计算;计算病理;基于影像和常规病理切片定量分析的疾病辅助诊疗和预后。主要致力疾病的1)自动识别与诊断以及亚型的分类,2)基于亚视觉特征的图像表型描述的量化和表征,3)转移风险、恶性程度的预测、预后,期望这些研究成果未来能够辅助医生进一步改善疾病的预防、诊疗和预后,让患者获益。
李纯明 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简化交互式分割和训练数据的手工勾画
讲者简介:李纯明博士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导,IEEE Fellow,电子科技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联合数字医学实验室主任,东北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数字医学学会委员、共同创办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数学与医学交叉学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智能成像分会副主任委员。李纯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影像分析的算法研究与应用。在图像分割和水平集方法的研究中做出了若干重要的贡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多篇原创性的研究论文,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已成为国内外同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并被频繁引用,其中两篇论文单篇他引次数为1800多次和2000多次,分别荣获2013和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文奖,是国际上唯一的两次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该奖的学者。李纯明2015年受邀担任图像处理顶级期刊IEEE TIP编委,2020年受邀担任医学图像分析顶级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编委。
张意 四川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CT图像重建
讲者简介:张意,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软件工程系系主任,中国体视学会智能成像分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杰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医学物理以及图像反问题的相关工作,包括图像重建、稀疏表达、深度学习等。在IEEE TMI、IEEE TCI、IEEE SPL、IEEE TRPMS、IEEE GRSL、 MedIA、OE、BOE等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等项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Imaging及Sensing and Imaging客座编辑,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卓越审稿人,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MI、IEEE TNS、IEEE TIP、IEEE TRPMS、IEEE TBME、Medical Physic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施俊 上海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迁移学习的医学影像CAD研究
讲者简介:施俊,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硕博连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短期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医学超声智能分析、医学影像分析、医学成像方法。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主持上海市科委、教委等项目。已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和MICCAI等会议论文100余篇,包括高被引论文2篇;授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曾任MICS委员会轮值主席,现任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图象图形学学会医学影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仪器工程开发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编委等。
论坛日程
8月19日下午
遥感图像智能处理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遥感图像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遥感图像处理是图象图形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天空地各类遥感平台获取的遥感数据急剧增加,传统的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在处理效率和精度上的不足限制了遥感信息的挖掘及充分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展现了在解决遥感图像处理问题中的潜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论坛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四位专家与国内参会同行展开研讨和交流。
论坛主席
陈奋
电子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陈奋,博士,副研究员,IEEE Member,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遥感图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今于电子科技大学工作。负责和参与过自然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973,军口863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课题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RSE,ISPRS P&RS,IEEE TGRS,IEEE TSP,IEEE GRSL,IEEE SP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多篇,是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报告嘉宾
高连如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报告题目:智能高光谱遥感图像信息提取
讲者简介:高连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曾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过去十年,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高分专项项目、国防基础加强计划课题、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等10余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研制了高光谱图像信息提取软件系统(HypEYE)和硬件系统(HOPES)各一套,成果在国家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等国家相关部门发挥了重要应用价值。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8项。合作出版了学术著作《高光谱图像信息提取》、《高光谱图像分类与目标探测》等3部。2016年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遥感国际权威期刊IEEE JSTARS和IEEE TGRS的优秀审稿人。担任IET Image Processing期刊的副主编以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的编委。
夏桂松
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图像结构矢量化认知及其遥感应用
讲者简介:夏桂松,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湖北省杰青获得者。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研究工作,近五年,承担相关纵向研究项目和课题20余项,在IJCV、IEEE TPAMI/TIP/TGRS、RSE、ISPRS J.P&RS等期刊和CVPR/ICCV/ICLR等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累计被引1万余次,1篇论文入选CVPR 2021最佳论文候选名单。成果获Remote Sensing期刊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s、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算法成果被阿里、百度、商汤、航天宏图等业内公司采用,并应用于国家公共安全、天宫二号数据处理等国家重要工程项目。构建的遥感图像解译标签库,支撑推动了遥感图像智能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被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评为2021年“最具价值年度数据集”和“最受欢迎年度数据集”。应邀担任Pattern Recognition、ISPRS J.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等6个相关领域权威期刊编委,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黄土高原遥感分会常务理事。
唐娉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报告题目:自适应滤波器的神经网络生成及遥感图像处理新应用
讲者简介:唐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9月~1998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之后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从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主要从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软件研发及遥感图像应用专业系统建设。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重点课题“全球遥感影像处理与数据集成研究”、中科院先导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子课题“全球空间信息产品架构与数据处理系统”、政府间合作重点研发项目“国产卫星分析即用数据(ARD)技术研究”和大型卫星图像地面应用系统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10多项,参与专著撰写1部。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4年测绘科技特等奖1项和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视觉认知与计算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视觉认知与计算专委会
论坛介绍
邀请视觉认知计算领域内的知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涵盖讲者近年来在该领域内取得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视皮层编码机制研究、皮层编码机制建模与应用、多维虚拟视觉环境构建、视觉环境构建的智能评估等。基于常识知识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视觉表征方法与因果推理方法,以及该领域的基本模型、表征方法、实现算法,并介绍如何利用常识知识进行视觉因果推理等。本论坛可为视觉认知计算领域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交流、讨论与学习的平台。
论坛主席
胡德文
国防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在脑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方向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全军和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共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SCI他引2000余次。作为第一著者出版专著6部。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和军队973和863项目课题多项,全部获优秀或特优评价。研制成功脑控汽车、脑控两足步行机器人等先进脑机接口系统,在央视“新闻联播”、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上得到广泛报道。
报告嘉宾
潘志庚
杭州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多模态虚拟实验环境与实验智能评价
讲者简介:潘志庚教授1965年9月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1993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同年进入浙江大学工作,以突出成绩在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两年后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被浙江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当时浙江大学最年轻的博导)。200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全国100名),2008年被评为全国奥运先进个人。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图形学和数字娱乐等研究方向上,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863高科技计划1项等项目,在重要国际期刊PAMI/TVCG/CGF/IEEE CG&A/CAD等和重要国际会议ACM Multimedia/IEEE VR等上发表论文80余篇,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张丽清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视觉场景认知与因果推理
讲者简介:张丽清,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任中国图形图像学会视觉认知与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上交大计算机系主任、自动化学会生物控制与生物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类脑视觉认知计算、统计学习与推理、脑机交互及应用。在国际权威刊物、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0篇。提出了视觉选择性注意的谱残差理论,该论文单篇论文Google引用超4000次。
陈华富
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视觉图像视觉解码
讲者简介:陈华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获四川大学应用于数学专业理学硕士生学位,2000-200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破格评为教授和博士导师,2005-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研究,2005.9-2006.3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高家红实验室作访问学者,2005年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陈华富教授主要从事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包括 医学图像分析方法研究;脑功能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中方法研究;脑功能和结构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认知科学中的研究;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在神经和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视觉大模型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视觉大数据专委会
联合承办单位: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机器智能研究(英文))
论坛介绍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视觉大模型首先以无监督的方式在大规模训练集进行预训练,然后借助预训练模型的监督完成下游的视觉任务,已在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感知、理解、生成等场景取得了卓越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现状,讨论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和发展趋势,本论坛邀请了多位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资深专家,围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享视觉大模型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
论坛主席
赫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个人简介:赫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 2020)。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图像生成和生物特征识别,并应用到异质图像合成与识别、深度伪造与鉴别。担任IEEE T-IP、Patten Recognition和自动化学报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IEEE T-PAMI和IJCV上发表论文20篇,获IEEE信号处理协会最佳青年论文奖、ICPR最佳科学论文奖、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CSIG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自然联合重点基金和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等项目支持。核心算法在国家重要领域的视频生成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已在军事、公安等国家重大任务以及华为智能手机、美团美食场景等民用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郑伟诗
中山大学
个人简介:郑伟诗博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现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他致力持久研究(跨场景)行为感知信息,并结合多种模态信息,实现高层语义理解与推理。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重大项目课题、国防科技173计划基金等。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报告嘉宾
田奇
华为云
报告题目:盘古预训练大模型
讲者简介:田奇博士,现任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曾任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TSA)计算机科学系正教授(2002-2019),清华大学神经与认知中心讲席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检索、机器学习,曾获Google Faculty Research Award、UTSA校长杰出研究奖、多媒体领域10大最具影响力学者,发表660+篇国际期刊与会议论文,谷歌学术引用39600+, h-index 93。2018年加入华为,曾任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2016年当选IEEE Fellow, 2021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021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文继荣
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题目:文澜多模态预训练模型的新进展
讲者简介:文继荣,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和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主任。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后,参与创立了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积极致力于推动人民大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研究和教学,特别是新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2013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专家,2018年入选首批“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2019年担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杨红霞
阿里巴巴达摩院
报告题目:走向下一代人工智能—认知智能的突破
讲者简介:杨红霞,美国杜克大学博士,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科学家。主导阿里下一代人工智能突破性技术-认知智能的技术发展与场景应用落地,发表顶级会议、期刊文章80余篇,美国和中国专利近20项。曾获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uper AI Leader,简称SAIL奖),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2021年电子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加盟阿里前,曾任IBM全球研发中心Watson研究员, Yahoo!首席数据科学家。
王井东
百度
报告题目:Context Autoencoder for Scalable Self-Supervised Representation Pretraining
讲者简介:王井东是百度人工智能小组的首席计算机视觉科学家。他的团队专注于进行产品驱动和尖端的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研究,并开发实用的计算机视觉应用程序。在加入百度之前,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首席研究员。他的兴趣领域是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多媒体搜索。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深度高分辨率网络(HRNet)、用于监督显著性检测的判别区域特征集成(DRFI)、用于大规模相似性搜索的邻域图搜索(NGS、SPTAG)。他一直担任IEEE TPAMI、IJCV、IEEE TMM和IEEE TCSVT的副编辑,以及视觉、多媒体和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会议的区域主席,如CVPR、ICCV、ECCV、ACM MM、IJCAI和AAAI。由于他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的贡献,他被选为ACM杰出成员、IAPR Fellow和IEEE Fellow。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先进视觉传感技术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先进视觉传感技术论坛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专委会:视觉传感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本论坛拟邀请国内视觉传感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国内外视觉传感技术的研究内容以及前沿方向,展示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探讨先进视觉传感技术的发展路线,促进国内视觉传感领域的发展。
随着视觉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研究,需要多种传感手段来够获取相关研究数据。因此,多源化视觉传感成为该领域研究必不可少的探测手段,多种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科学载荷,为开拓科学探索提供数据获取的手段,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技术的支撑。研究基于微光、量子、微波、光谱以及激光的视觉传感新方法,利用新材料构建新一代视觉传感成像的科学载荷,是有效开展科学探索的基础。这些前沿领域的研究,对学科的发展、国家战略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视觉传感与产业界联系密切,视觉传感不论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业生产领域、还是民用产品领域均有大量的应用和需求。视觉传感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与产业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论坛主席
汶德胜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个人简介:汶德胜,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视觉传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空间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间科学与应用标准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
主要从事空间光学载荷、光电成像、快速信号处理等领域技术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及突出贡献奖2次、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奖励、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7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008年获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任务突出贡献奖,2020年获中国航天基金航天贡献奖。
报告嘉宾
宋开臣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光纤水听器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
讲者简介:宋开臣,男,1965年9月生。1997年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技术及传感器;现代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精密仪器系统设计理论及方法;先进惯性测量与导航技术。主要从事测试计量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以及仪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在惯性测量与导航技术、精密机械及机光电一体化系统和装备、微弱信号检测及精密仪器电路等方向有比较深入地研究。科研项目涉及计量测试仪器、航空航天和海洋资源勘测等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骨干多次参加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二十余项,承担了30多项航天产品的研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
上官明佳
厦门大学
报告题目:单光子激光雷达及其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应用
讲者简介:上官明佳,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任研究员,海南大学客座教授,博导,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从事激光雷达技术创新及其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应用研究。2017年获中国科大物理学博士学位,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理事。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2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1项,申请PCT专利3项。2016年参与研制了系列单光子频率上转换多普勒激光雷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特等金奖;2017年论证超导双频多普勒雷达,被美国光学协会OSA、美国科学协会AAAS专题报道。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王廷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报告题目:高灵敏度成像与光谱探测传感器技术
讲者简介:王廷栋,博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高性能固体图像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器件设计工作。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基于视觉的行为分析与医疗应用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图像视频通信专委会
论坛介绍
人类的一生总是伴随着各种活动,其动作和行为反映其状况和意图,由于人类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不同人对同一动作意图执行的多样性,所以动作行为的分析识别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论坛将关于人体动作行为识别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计算机视觉进行动作检测、特征提取、符号化动作信息、动作理解、行为分类等方面的过程分析,并以此智能视觉为基础,形成智能系统和实际应用,在现代许多行业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次论坛邀请相关前沿研究专家分别演讲,讨论的问题包括视觉动作检测与跟踪、视觉行为智能系统、视觉人机交互、手语交互、自闭症诊疗、手术导航及其它医疗方面应用。
论坛主席
陈胜勇
天津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陈胜勇,博士、教授、博导,201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IET Fellow,现为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系统”特色学科群负责人、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2003香港城市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7德国汉堡大学洪堡学者、2009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访问教授。主要从事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重要项目8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200多篇SCI论文,其中IEEE Transactions期刊论文8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累计20篇,5次获国际最佳学术论文奖;在Springer、科学出版社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著作10多部英文,发明专利100多项。被引用12000多次,多次被评为高被引学者。曾获德国洪堡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Optoelectronics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4种国际学术期刊的主编和副编,作为主席和专题主席组织1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报告嘉宾
刘洪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报告题目:多模态人机交互及应用
讲者简介:刘洪海 国家特聘教授,IEEE FELLOW,IET FELLOW,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智能机器人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人体运动行为感知技术,生机电一体化及智能机器人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广义机器人系统运动学及“运动/认知”集成模型,人体运动信息检测、处理与生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等智能计算和智能机器人领域有较大国际影响,并已在脑卒中康复、自闭症早期筛查与干预、欧盟猎兔犬火星计划、海洋引擎的故障诊断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杨健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增强现实手术导航
讲者简介:杨健,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医学图像处理和手术导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IEEE T-MI、IEEE T-IP、IEEE T-BME、IEEE T-VCG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项。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18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彭玺
四川大学
报告题目:错误关联下的跨模态目标识别和行为理解
讲者简介:彭玺 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特聘青年教授。IEEE Trans on SMC: Systems等四个国际SCI期刊编委(AE);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重点研发课题等多个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监督表示学习及其在图像处理、多媒体计算、视觉计算、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在JMLR,TPAMI,IJCV,NeurIPS,ICML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多篇。
刘世霞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可解释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讲者简介:刘世霞,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是可解释机器学习,文本可视分析和文本挖掘。2020入选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担任 CCF A类会议 IEEE VIS(VAST) 2016和 2017的论文主席,IEEE VIS 2020-2023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副主编、曾任编委;担任CCF A类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编委;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和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的编委。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智能数字几何处理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智能图形专委会
论坛介绍
数字几何处理,即对数字化几何模型的处理和分析,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对几何数据的获取、理解建模和编辑生成。 进入大数据时代,特别是随着深度学习的崛起和迅速发展,数字几何处理的计算模式从以往的以低层几何特征控制算法行为衍变为以提取数据特征进支持高层语义控制,形成了智能数字几何处理的研究方向,并在数字孪生、三维视觉和CAD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坛集中研讨智能数字几何处理,邀请了该方向上的知名学者介绍在三维几何语义理解、城市大场景建模和三维内容生成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深入探讨数字几何处理前沿发展方向。
论坛主席
许威威
浙江大学
个人简介:现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重建、深度学习、物理仿真及3D打印。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IEEE TVCG, 及IEEE CVPR等CCF-A类论文30余篇。获中国和美国授权专利15项。所开发的三维注册和重建技术在高精度扫描仪及人体三维重建系统中得到应用。2014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报告嘉宾
郭延文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重建现实世界-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到AI赋能
讲者简介:郭延文,南京大学教授、博导,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浙江大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三维计算机视觉,研究成果发表在ACM TOG, IEEE T-PAMI, TIP, TVCG、《中国科学》等领域顶级期刊和Siggraph, CVPR, ECCV等顶级会议,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十三五装发预研以及与华为等头部公司合作项目多项。担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图形图像专委会主任和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主任以及ICCV、CVPR和PG、CASA等会议程序委员或主席。
徐凯
国防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机器人环境交互的智能几何处理
讲者简介:徐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西蒙弗雷泽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以及三维感知与建模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面上等项目。共发表CCF A类论文50余篇,包括ACM SIGGRAPH/Transactions on Graphics论文近30篇。是国际上最早从事数据驱动三维几何建模与理解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三维数据的可学习结构化建模与理解理论方法系统。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三一重工机器人智能分拣产线、某发射场三维数字孪生建设、顺丰/邮政智能快递分拣机器人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军事、经济效益。现任图形学顶级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的编委。任中国图学学会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副主任。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黄惠
深圳大学
报告题目:Capturing Large-Scale Urban Scenes via Low-cost Drones
讲者简介:黄惠,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数学博士,深圳大学腾讯冠名特聘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牛顿高级学者,广东省杰出人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负责人。现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可视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3D内容制作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在自主式三维获取与点云表示、几何建模与形状分析、智能感知与场景理解等前沿研究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已发表ACM SIGGRAPH/TOG论文43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5项。现为ACM TOG和IEEE TVCG编委,SIGGRAPH Advisory Board和EUROGRAPHICS Executive Committee唯一华人代表。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3D造型的智能处理与生成技术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
论坛介绍
无论数字孪生、元宇宙,还是机器人等热门领域,都离不开3D造型的智能处理与生成技术。本论坛将围绕该主题开展研讨,内容涉及三维场景理解与重建技术、大规模点云弱监督语义理解、行为认知与具身智能以及挑战驾驶场景下的视觉解析技术等。通过主题报告,组织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讨。
论坛主席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个人简介:马利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及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及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首批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带领团队研究的多项成果上取得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SCI与EI收录100篇以上(包括IEEE TPAMI,IJV,CVPR等),系列技术指标十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报告嘉宾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三维场景理解与重建
讲者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及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及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首批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带领团队研究的多项成果上取得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SCI与EI收录100篇以上(包括IEEE TPAMI,IJV,CVPR等),系列技术指标十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谢源
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大规模点云弱监督语义理解
讲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香江学者”;主持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工智能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2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担任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IJCAI2022/2021/2020领域主席,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会议CIKM2019的领域主席,担任CVPR、AAAI、NeurIPS、ACM MM等多个顶级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委员。
卢策吾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行为认知与具身智能
讲者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国家海外引进高层青年人才,2018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35位35岁以下中国科技精英(MIT TR35),2019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TPAMI,CVPR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含接收)论文100多篇;担任《Scienc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审稿人,CVPR 2020,ICCV 2021,IROS 2021领域主席。研究兴趣包括,人类行为理解,机器人学习,代表作包括人体姿态估计Alphapose(GitHub Star 5000+),HAKE(人体行为引擎),GraspNet(机器人通用抓取系统),RobotFlow(机器人学习开源系统)。
谭鑫
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挑战驾驶场景下的视觉解析技术
讲者简介: 谭鑫,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2022年分别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他在IEEE PAMI、IEEE TIP、CVPR、ICCV、AAAI等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10余篇论文。他曾获得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22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十大科技进展、2019世界人工智能TOP30榜单项目等奖励。他担任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委员,AAAI/IJCAI程序委员会委员,TPAMI、IJCV、TIP、CVPR、ICCV、ECCV、NeurIPS等重要期刊会议审稿人。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智能光谱探测感知与解译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成像探测与感知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智能光谱探测感知与解译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赋能传统光谱成像探测与感知,涵盖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等多个不同层面,是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交叉融合的产物,在空间安全、国土防卫、海洋安全、智慧农业、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已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战略规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前,各届对智能光谱探测感知与解译都充满极大的热情和期望,各国政府制定各种战略规划,学术届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产业界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智能光谱探测感与解译目前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该何去何从?落地还面临哪些困难?本次论坛将邀请人工智能和光谱影像分析领域的权威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各自的成果和观点。
论坛主席
张艳宁
西北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张艳宁,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长助理。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973项目技术首席。曾任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主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兼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学院院长。兼任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张艳宁教授长期致力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智能信息处理等的研究,并与航天、航空等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先后承担国防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防863、总装预研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在IEEE TPAMI、IEEE TIP、PR、IEEE TSMC-B、Info. Fusion、CVPR、ICCV等国内外本领域权威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被多个国家级重大工程攻关项目采用,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能源、水利等行业的20余家单位。获国家/国防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张磊
西北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张磊,博士毕业于业西北工业大学;先后在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博士后深造。2020年9月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海外学者,现为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图象处理、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在包括本领域顶级期刊、会议如IJCV、IEEE TIP、IEEE TNNLS、IEEE TGRS、CVPR、ICCV等在内的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CSIG、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陕西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IEEE ICOT2019最佳论文等;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12项;2021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担任了2021年中国自动化大会审稿联合主席、20个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审稿人,获IEEE ICME2020国际会议杰出审稿人奖。
报告嘉宾
谷延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多模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进展
讲者简介:谷延锋,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黑龙江省天空地一体化智能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汇刊Associate Editor、《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青年编委。长期致力于高光谱遥感成像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青项目,承担国防重点项目课题等,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于瀚雯
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TSPA-InSAR技术
讲者简介:于瀚雯,电子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国家海外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 J. Miniaturization for Air and Space Systems期刊主编, IEEE Geosci. Remote Sens. Mag 和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期刊副主编。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InSAR信号处理与相关应用。
付莹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计算光谱成像与重建
讲者简介:付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获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2017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计算摄像、图像/视频处理等相关领域研究,已在IEEE TPAMI、IJCV、TIP等国际期刊和ICCV、CVPR、ICML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得ICML2020,PRCV2019最佳论文奖。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智能可视化洞视科学数据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
论坛介绍
面向未来智能化时代开放创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可视化领域的发展,CSIG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与中国图形图象学学会首届CCIG中国图形图象学大会特组织“CCIG 智能可视化洞视科学数据论坛”。论坛由四川轻化工大学吴亚东教授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所王昉高级工程师主持,共同探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可视化的发展方向,增强国内学者间的合作交流。
论坛主席
吴亚东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个人简介:吴亚东,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博导,计算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四川省大数据可视化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可视化与人机交互领域研究工作。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副秘书长,曾任ChinaVis大会主席(2019、2020)。CCF杰出会员,CCF YOCSEF成都主席,CCF绵阳主席。
王昉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个人简介:王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报告嘉宾
刘世霞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可视分析的训练数据质量提升方法研究
讲者简介:刘世霞,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是可解释机器学习,文本可视分析和文本挖掘。2020入选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担任 CCF A类会议 IEEE VIS(VAST) 2016和 2017的论文主席,IEEE VIS 2020-2023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in-chief)、曾任编委;担任CCF A类期刊Artifical Intelligence编委;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和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的编委。
吴亚东
四川轻化工大学
报告题目:可视化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讲者简介:吴亚东,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博导,计算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四川省大数据可视化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可视化与人机交互领域研究工作。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副秘书长,曾任ChinaVis大会主席(2019、2020)。CCF杰出会员,CCF YOCSEF成都主席,CCF绵阳主席。
陶煜波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科学数据关联分析
讲者简介:陶煜波,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从事科学计算可视化,可视分析和电磁计算,在IEEE TVCG、TIP、TAP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和IEEE VIS、EuroVis、IEEE PacificVis等国际可视化和可视分析会议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数据可视化》专著,IEEE VAST Challenge 2015挑战赛获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和国家重点研究计划两项等。
龙娟娟
江南大学
报告题目:叙事式可视化研究与实践
讲者简介:龙娟娟,江南大学副教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袁晓如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可视化五千年历史文化
讲者简介:袁晓如,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6 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加万
天津大学
报告题目:文物数据可视分析
讲者简介:张加万,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视觉计算与高性能计算学科团队负责人,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文物局文物本体表面检测与分析重点科研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视化与可视分析、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ACM TOG, IEEE TVCG、IJCV、TMM以及会议包括ACM Siggraph、Siggraph Asia、IEEE Vis、CVPR、IJCAI等发表论文100多篇。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4项。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
王长波
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可视化机遇与挑战
讲者简介:王长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图学学会计算机图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已主持包括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担任国际会议VINCI2019、以及TVCG、GM、TVC、CAVW、CAD等期刊的审稿专家。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上海市申银万国奖教金、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等。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可视分析、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等。
论坛日程
8月20日下午
OCR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CSIG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CAA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
论坛介绍
文字是人类思想、知识和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人类信息交流和感知世界重要载体。利用计算机从文档图像中识别出文字的技术称为光学字符识别或文字识别,即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文字识别可以把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从而支撑各种创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之一。近年来,OCR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在许多真实场景的AI应用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文档数字化、信息录入、图像搜索、办公自动化、智慧金融、智慧教育、内容审查及信息安全、机器人导航等。为了促进OCR领域的技术交流及发展,探讨OCR相关的文档图像处理与分析、识别及理解相关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应用,特此组织此次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3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界专家、3位来自知名企业的杰出技术专家做特邀报告,共同交流OCR领域的前沿学术和技术进展、OCR在典型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情况,并探讨OCR的未来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论坛主席
刘成林
中科院自动化所
个人简介:刘成林,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文档图像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在手写字符识别、分类器设计与学习、字符串识别、文档版面分析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方法;研制的文字识别算法在邮政分拣机、表格处理、文档数字化、网络信息检索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合著文字识别方面的英文专著一本。2005年获得国际文档分析与识别会议IAPR/ICDA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青年学者奖),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刘成林教授目前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人工智能学会会士,IAPR Fellow, IEEE Fellow。
金连文
华南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金连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1991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华南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为兼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常务理事、CSIG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主任等学术服务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字识别、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及应用等,在IEEE Transactions及重要国际国内学术期刊、ICDAR / ICFHR / CVPR / AAAI / IJCAI / NeurIPS / ECCV 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5次(含排名第1的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学术竞赛荣获冠军20余次。
报告嘉宾
白翔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从线形排列文字到复杂结构文字:手写公式识别的新思考
讲者简介:白翔,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文档分析等。已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一流国际期刊和会议如PAMI、CVPR等发表论文60余篇。由于在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取得的突出成就,2019年获IAPR/ICDA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青年学者奖)。现任期刊IEEE Trans. PAMI,Int. Journal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Frontier of Computer Science,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编委。曾担任CVPR、AAAI、IJCAI、ICPR等人工智能主流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资深技术程序委员或竞赛主席10余次。2020年入选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
殷飞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复杂图文混合文档分析与识别
讲者简介:殷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2010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从事文档图像分析与手写文字识别方向的研究。在文档分析的主流期刊(IEEE TPAMI,IJCV,IEEE TIP,PR)和主流学术会议(CVPR,ICCV,IJCAI,ICDAR,ICFHR 等)发表论文 80 余篇。带领研究团队多次获得文档分析领域国际学术竞赛冠军。
连宙辉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AI驱动的字体设计与自动生成
讲者简介:连宙辉,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教授,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人工智能,近十年主要从事面向文字的形状建模与图像合成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语委重点等科研项目,在领域重要期刊(TOG, IJCV等)与会议(SIGGRAPH/SIGGRAPH Asia, CVPR, NeurIPS等)上发表论文7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9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担任CCF-A国际会议ICCV-21领域主席,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1)、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奖励/资助。中文字体制作生成方面的部分成果已通过技术转让在企业投入使用,相关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主流移动平台上。
武亚强
联想研究院
报告题目:面向K12的教育文档识别技术与应用
讲者简介:武亚强,高级工程师,联想研究院研发高级总监,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常务委员,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执行委员,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分会理事,目前负责联想乐学教育技术平台及方案的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专注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拥有超过100多项海内外专利,在文档识别与分析领域带领团队获得过十多次海内外学术竞赛冠军,曾获吴文俊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丁凯
合合信息
报告题目:复杂场景文字识别产业化应用与实践
讲者简介:丁凯,博士, 高级工程师,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AIM事业部副总经理,CSIG机器视觉专业委员会委员、CSIG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委员,上海科技大学企业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校外研究生兼职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文档分析与理解、OCR、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带领团队获得OCR领域多项国际竞赛冠军。近年来主导合合信息的移动端多语言文字识别、电子文档还原、多模态智能文档理解、知识图谱构建与挖掘等技术的研发,并广泛应用到各类产品中,为全球企业和亿万级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胡益清
腾讯优图实验室
报告题目:基于多模态预训练的文档理解及实践
讲者简介:胡益清,男,腾讯优图实验室高级研究员。201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中科大-伊利诺伊理工联合培养)。曾任讯飞AI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任腾讯优图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第十一届合肥市青联委员,第四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字符识别和多模态文档理解,在UBICOMP,ACM Multimedia,AAAI等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CCF A类五篇),累计申请专利二十余项。 在司内的重点工作为结合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为内外部产品和业务线提供教育,财务及通用文档理解等解决方案。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视觉Transformer模型及应用前沿进展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机器视觉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基于Transformer的视觉模型近年来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论坛中,五位演讲嘉宾将介绍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构建Transformer模型和理论方面的众多研究进展,即面向统一的AI模型架构和学习方法、基于Transformer的视频内容理解、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跟踪算法探索、Vision Transformer在目标重识别中的应用、视觉Transformer卷积嵌入层的演进等。本论坛将为Transformer在AI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讨论和建议。
论坛主席
张平平
大连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张平平,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在本领域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CVPR/ICCV/ECCV/TPAMI/TIP/TOG等)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谷歌学术引用3000余次。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放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专委会会员,并担任多个国际顶级SCI期刊和会议审稿人。荣获2020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
报告嘉宾
胡瀚
微软亚洲研究院
报告题目:面向统一的AI模型架构和学习方法
讲者简介:胡瀚,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首席研究员,于2004-2014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获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习,师从史剑波教授。曾就职于百度研究院深度学习实验室(IDL)。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视觉模型架构、视觉自监督表征学习和视觉语言联合学习等,是Swin Transformer系列、关系网络系列,可变形卷积系列的作者,其中Swin Transformer获得ICCV2021马尔奖(最佳论文)。担任CVPR2021/2022的领域主席,谷歌学术引用累计11000余次。
吴祖煊
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Transformer的视频内容理解
讲者简介:吴祖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副研究员。2020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与多媒体内容分析。曾获得2021年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提名奖、2019年微软博士奖学金、2017年Snap博士奖学金。带领团队在多项国际比赛中名列前茅,如2018年阿里巴巴FashionAI全球挑战赛服饰关键点定位第四名、2017年谷歌 YouTube视频识别比赛、2014年ICME华为手机视频识别大赛等。担任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谷歌学术引用累计约4300次。
王栋
大连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跟踪算法探索
讲者简介:王栋,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视觉跟踪。在本领域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CVPR/ICCV/ECCV/TPAMI/TIP等)发表论文4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50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国际视觉目标跟踪竞赛VOT冠军(5次),CCF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 CVPR2020最佳论文提名,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学术奖励。
罗浩
阿里巴巴达摩院
报告题目:Vision Transformer在目标重识别中的应用
讲者简介:罗浩,阿里巴巴达摩院算法专家,2020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后加入阿里巴巴达摩院,主要从事目标重识别、Transformer、自监督相关方向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成果发表于CCF-A顶会和IEEE汇刊,谷歌学术引用累计1600余次,代表作BoT-ReID开源代码Star超1800次。曾多次获得CVPR、ECCV、IJCAI等会议的目标重识别挑战赛冠军。
郑志彤
OPPO
报告题目:视觉Transformer卷积嵌入层的演进
讲者简介:郑志彤,OPPO高级算法架构师,现任数智系统机器学习TMG主任、小布智能中心多模态学习负责人,促进小布从语音助手进化成多模态助手。2020年8月加入 OPPO,参加商业算法软件商店首页攻坚,贡献了千6AUC提升和2点多ARPU值提升;随后调入数智系统机器学习部,负责了端云协同的StarFire项目;之后又调入小布智能中心,负责多模态学习,短时间搭建了虚拟人算法团队和StarLite项目团队,启动了多模态预训练项目。在机器学习领域有十几年经验,对CV、NLP、音频、推荐系统等算法有深刻认知,对AI工程化有实操经验,十分关注通用智能的发展,多模态预训练是通用智能的关键一环。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于人民大学。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人工智能助力电影视觉艺术创作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主题报告+圆桌讨论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虚拟空间专委会
论坛介绍
电影是艺术,更是技术,科学技术是推动电影艺术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支撑,在当今高效的虚拟制片技术迅速成熟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将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影的制作当中势在必行。本论坛旨在研讨当下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其与电影制作相关环节的关系,如何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助力和提升电影视觉艺术创作的效率和质量等问题。该论坛由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虚拟空间专委会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发起并承办。
论坛主席
罗训
天津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罗训是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数字孪生与智网互联实验室主任。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方向为移动虚拟系统和自然人机交互界面。此后在摩托罗拉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研究领域为个人计算。在高通研究院担任主任研究工程师,研究领域为移动多媒体标准和增强现实,是高通增强现实产品Vuforia的创始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并实现了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他是28项美国和国际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并参与了低功耗蓝牙与802.11ac两个无线标准中关于多媒体部分的制定工作。罗训是IEEE和ACM的杰出会员并多年担任杰出讲者,是CCF杰出会员、杰出讲者、理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主任。
刘言韬
北京电影学院
个人简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虚拟空间专委会主任。博士,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电视虚拟空间设计专业带头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特效数字虚拟实验中心主任。曾获电影数字制作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影视效指导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特技奖。视效指导电影作品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奖等。VR交互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参展威尼斯双年展、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芝加哥艺术展等。主要研究方向:电影数字制作、未来电影视听、虚拟空间艺术和技术。
报告嘉宾
董未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风格迁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讲者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项目以及与腾讯优图实验室和爱奇艺等的企业合作项目。提出了基于视觉认知的可视媒体合成与评价框架,在包括ACM TOG、IEEE TVCG、IEEE TIP、IEEE TMM、ICML、CVPR和AAAI等知名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成果应用于腾讯天天P图、腾讯微云、腾讯内容安全和爱奇艺秀场等多项互联网产品中。
金鑫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报告题目:基于美学与风格学习的智能拍摄
讲者简介: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可视计算与安全实验室(victory-lab)负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美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安全,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在计算美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共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TIP、IEEE TMM、AAAI、ACM MM、CVPR、IOTJ)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担任人工智能顶会AAAI、IJCAI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Cognitive Robotics副主编;担任ISAIR常务委员、CSIG-BVD常务委员、CIE-VR副秘书长、CCF-CV委员、CAA-PRMI委员、CAAI-PR委员、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计算机视觉工作组委员,参与了全国信标委国家标准《信息科学计算机视觉术语》的制定。
郜昂
郭帆导演工作室
报告题目: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
讲者简介:郜昂,电影美术师,代表作品《流浪地球》、《囧妈》、《我和我的祖国》(《夺冠》)、《我和我的家乡》(《最后一课》)、《金刚川》等。2019年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2020年获得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
张一博
云南星境传媒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当AI坐上剪辑台——从剪辑师角度谈谈他可能面临的流程与挑战
讲者简介: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著名一线电影剪辑师。主要作品有《少年的你》《夺冠》《燃野少年的天空》《三分钟》等。其中《少年的你》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剪辑提名。《夺冠》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提名。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工业4.0时代下的智能视觉检测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视觉检测专委会
论坛介绍
本论坛将邀请产、学、研各界专家,共同探讨视觉检测相关的前沿研究、应用研究和行业生产及应用相结合,促进工业自动化、医疗等行业的视觉检测应用快速发展。
论坛主席
黄永祯
北京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黄永祯博士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十余年,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论文80多篇,包括IEEE TPAMI、TIP、IJCV、CVPR、ICCV、ECCV、NIPS、AAAI等。申请国内外专利200多项(已授权近100项),获得10余项国内外荣誉和奖励以及近10项计算机视觉竞赛冠亚军,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中科院青促会。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检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
报告嘉宾
赖剑煌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柔性视觉检测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讲者简介: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会士,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第四、五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届)、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安防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1986、1989年分别在中山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在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已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联合重点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18排名1),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类二等奖(2016,排名3)、获得丁颖奖(201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已发表了约200篇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在ICCV、 CVPR、 ICDM等专业重要学术会议以及IEEE TPAMI、IJCV、IEEE TIP、IEEE TNN、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权威刊物上。
杨金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报告题目:注塑产品视觉检测技术与实际应用
讲者简介:深圳市高层次地方领军人才,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人工智能与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发表学术论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4项,市级1项,横向课题2项。任第七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第七、八届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第一届广东省人工智能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理事,深圳市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大数据专业组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组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组委员。
张旭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半导体中的光学检测
讲者简介: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教授职称,江苏省青年集萃研究员,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青年委员, 图形图像学会视觉检测专委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机器视觉检测与自动化中心主任。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类脑脉冲视觉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类脑视觉专委会
论坛介绍
类脑视觉是借鉴生物视觉系统的神经网络结构和信息加工机理而建立的一套新的视觉信息处理理论、技术、标准、芯片和应用系统。采用深度学习对静态图像和图像 序列(视频)分类识别的性能已经很高,但在视觉主动性和灵活性方面还远远不及生物。破解生物视觉的奥秘一直是机器视觉研究的梦想,但是,至今对生物视觉的 已知还远远小于未知,机器视觉研究至今还未跳出持续五十多年的“视频摄像头 + 计算机算法”基本范式。近年来生物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看清”生物视觉系统的 精细神经结构和信号加工过程正在成为现实,我们对生物视觉理解的科学前沿正在快速推进,类脑视觉面临实现重大突破的机遇,有望赋予智能系统像人类一样感知 环境、性能远超人类的真正视觉系统,从根本上重塑视觉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论坛主席
黄铁军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类脑视觉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201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与类脑视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专著两部,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5项国家标准和7项IEEE标准。在视频背景建模与编码、目标检测与分析、视觉特征表达与识别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提出的基于背景建模的监控视频编码方法将压缩效率提高一倍,领先国际标准。积极推过我国类脑计算方向发展,研制出速度超人眼千倍的超速全时仿视网膜芯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第1 完成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次(2012第2完成人,2010第四完成人)和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4)。
报告嘉宾
黄铁军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脉冲视觉:缘起与展望
讲者简介:黄铁军,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类脑视觉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201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与类脑视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专著两部,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5项国家标准和7项IEEE标准。在视频背景建模与编码、目标检测与分析、视觉特征表达与识别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提出的基于背景建模的监控视频编码方法将压缩效率提高一倍,领先国际标准。积极推过我国类脑计算方向发展,研制出速度超人眼千倍的超速全时仿视网膜芯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第1 完成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次(2012第2完成人,2010第四完成人)和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4)。
吴思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生物视觉的动态信息加工机制及其类脑计算应用
讲者简介: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聘教授、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智源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神经科学和类脑计算。已发表论文上百篇,包括大量神经科学顶级期刊和人工智能顶级会议。目前担任计算神经科学领域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的共同主编、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计算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余磊
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融合类脑事件脉冲的视频增强
讲者简介:余磊博士,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子”,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曾先后在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和美国杜克大学访问交流。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稀疏信号处理、类脑视觉感知和信息表征处理。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TPAMI、TMM)和会议(CVPR、ICCV、ECCV)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篇论文被选为CVPR 2021最佳论文候选。
曹露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报告题目:类脑计算在视触觉传感中的应用初探
讲者简介:曹露,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计算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参与和负责的研究有多项成功转化成为了英特尔产品,包括Thunderbolt高速雷电口,Edison平台, 机器人异构计算平台,物联网智能移动货柜设计方案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异构计算,类脑感知计算以及面向新应用的系统架构设计等,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类脑计算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图形图象学会类脑视觉专委会委员。
张铁林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脉冲神经网络生物合理优化
讲者简介:张铁林,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处理、类脑脉冲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及应用等。从2013年开始类脑模型研究,在Science Advances、IEEE-TNNLS等期刊及AAAI、IJCAI等会议共发表论文30余篇,个人主页https://bii.ia.ac.cn/~tielin.zhang。
何安平
兰州大学
报告题目:事件驱动的异步电路——基础与应用
讲者简介:何安平,兰州大学副教授,CSIG类脑视觉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全异步新型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学,译著3本,参与英文著作1本,SCI/EI和其他索引论文40余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8项,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等基金项目、科工局和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承担华为公司科技研发项目1项。
赵地
中科院计算所
报告题目:类脑计算、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分析
讲者简介:赵地博士获得美国路易斯安娜理工大学(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计算科学专业博士学位。赵地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赵地博士正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赵博士发表了42篇学术杂志论文与学术会议论文。赵地博士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nnals of Multicore and GPU Programming》等学术杂志编委。赵地博士发表著作1部,译著1部。赵地博士担任多项学术职务。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元宇宙之虚拟数字人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讨论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三维视觉专委会
论坛介绍
随着元宇宙的兴起,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虚拟主播、虚拟演员为代表的虚拟数字人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并在影视、游戏、传媒、文旅、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围绕着虚拟数字人这一主题,本论坛邀请了中美两国四个单位的一线研究人员,将分别就数字人脸、头发和运动建模,以及高真实感数字人绘制的关键技术汇报最新的进展,并将对虚拟数字人的当前挑战、未来趋势等热点问题开展圆桌讨论。
论坛主席
吴鸿智
浙江大学
个人简介: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兴趣为视觉感知与智能建模,研制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觉信息感知和建模装备。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成果发表于ACM TOG/IEEE TVCG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合作出版了图形学译著2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个研究项目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项目。担任Chinagraph程序秘书长,CSIG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智能图形专业委员会委员、CCF CAD&CG专业委员会委员及EG、PG、EGSR、CAD/Graphics等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韩晓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个人简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与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他于2017年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在该方向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近50篇,包括顶级会议和期刊SIGGRAPH(Asia), CVPR, ICCV, ECCV, NeurIPS, ACM TOG, IEEE TPAMI等,他目前担任Frontiers of Virtual Reality 客座编辑。他获得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IEEE TVCG 2021年度最佳审稿人荣誉提名,他的工作曾获得CCF图形开源数据集奖(DeepFashion3D),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最佳论文列表(入选率分别为0.8%和0.4%),IEEE VR 2021 最佳论文荣誉提名, 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 Asia 2013新兴技术最佳演示奖,他的团队曾获得2018年IEEE ICDM 全球气象挑战赛冠军(1700多参赛队伍)。
报告嘉宾
曹晨
Meta(原Facebook)Reality Labs
报告题目:真实感人脸替身的建模和动画
讲者简介:曹晨于2016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任职于 Meta (原Facebook)Reality Labs,担任研究科学家。曾担任Snap公司研究科学家。研究方向集中在人体数字化,尤其是真实感人脸建模和高精度人脸跟踪。在ACM SIGGRAPH/SIGGRAPH Asia,IEEE TVCG,CVPR等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王宝元
小冰公司
报告题目:虚拟人多模态交互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讲者简介:王宝元,小冰公司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目前负责公司远景技术的研发与实验性产品的探索。他与2012年七月至2021年一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HoloLens混合现实,Azure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平台等部门分别担任主管研究员,资深首席研发经理等职位,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必应地图,Xbox,HoloLens,Microsoft Pix,Swiftkey,Azure Cognitive Services 等产品。他一直非常关注新技术的落地,擅长在产品需求和前沿技术之间做出平衡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王宝元于2009年三月至2012年6月在MSRA担任实习研究员,他分别在2007和2012年取得浙江大学计算机学士和博士学位。
刘利斌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智能角色动画
讲者简介:刘利斌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分别于2009年、2014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博士学位,之后曾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及美国迪士尼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后曾加入美国硅谷创业公司DeepMotion Inc.担任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物理仿真、人体运动仿真以及相关的优化控制、机器学习、增强学习等。刘利斌博士曾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及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曾多次担任图形学主要国际会议如SIGGRAPH、PacificGraphics、Eurographics等的论文程序委员。
任重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栩栩如生——虚拟人的高效真实感绘制技术
讲者简介:任重,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从事实时真实感绘制研究,是电影级GPU渲染器RenderAnts的主要完成人之一。2010年回到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基于图像的光照、实时软影、实时参与介质绘制、头发绘制等涉及虚拟人真实感绘制的多个关键技术方面发表了10余篇顶级期刊论文,主持相关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技部863计划项目一项,拥有4项美国专利和17项国家发明专利。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元宇宙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讲座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
论坛介绍
穿越时空的文化遗产与元宇宙相遇,将触发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如何通过元宇宙打通文化遗产的过去今生?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需求如何促进元宇宙理论、技术、应用的发展?文物保护传承如何借助元宇宙的支撑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邀请科技界和文博界资深专家的专题报告和研讨,我们将探索元宇宙下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论坛主席
张加万
天津大学
个人简介:张加万,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日本JAIST兼职教授、青海省昆仑学者、昆仑英才。张教授是CSIG常务理事,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副主任、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文物保护协会文物保护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担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文化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以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在顶级学术期刊、会议包括ACM Siggraph、ACM TOG、CHI、MM、IEEE TVCG、IEEE Vis、CVPR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十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
报告嘉宾
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从灵境到元宇宙
讲者简介:周明全,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明全教授1997年—2004年担任西北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软件学院院长,2005年—2014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期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主持申请并获批建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级学科博士点、主持申请并获批计算机应用博士后流动站,负责筹建并获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负责筹建并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持完成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863高技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专著7部(第1作者5部);主持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 获国家优秀发明专利奖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4部。2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培养博士35人、博士后6人、硕士12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多次评为我校“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周昌乐
厦门大学
报告题目:虚拟现实的脑机融合技术
讲者简介:周昌乐,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开展心智仿造(意识建模、脑机协同、机器歌舞)、圣学发微、心法实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数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医诊断学、哲学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六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还是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福州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厦门市易学研究会副会长,先后被聘为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成都)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协议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正念研究实验室顾问。
吴健
敦煌研究院
报告题目:数字敦煌的构建与应用
讲者简介:吴健,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古遗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兼职教授,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兼职教授,兰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敦煌石窟与古遗址的数字化保护,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项,主持“数字敦煌”项目的研究、实施和技术成果推广,对国内多处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项目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学术指导。是著名摄影家,其摄影作品和研究论文多次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并获奖,2015年,《丝路印记》摄影作品获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优秀摄影师”大奖(最高奖),2018年获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出版30余部摄影著作,在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大学举办摄影展览并发表演讲。2004年10月,列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2009年,入选甘肃省行业领军人才;2014年,入选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
黄先锋
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文物数字化技术与内容再利用
讲者简介:黄先锋,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研究室副主任。武汉大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28篇,专利10余个。黄先锋博士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测绘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技术、信息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了解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边界与应用场景。在激光雷达和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向的研究工作中,突破性了基于任意拍摄图像的摄影测量高质量三维自动建模、纹理优化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文物高质量三维数字化关键技术和大场景高精度三维自动化建模关键难题,建立了能够智能处理调度云计算处理软件平台并大规模部署,并应用于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国家博物馆等国内重要等几十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翁冬冬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超写实数字文化人物的智能构建与驱动
讲者简介:翁冬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机交互、高逼真数字人主要从事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以及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大范围增强现实系统,精确位置跟踪算法与装置,高逼真数字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提出了交互显示一体化设计框架,研制出超大幅面自然表面交互显示系统等系列设备,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海世博会、北京冬奥会申办、中国科技馆新馆、陆军战场仿真可视分析等339个实际项目中;提出“同步混合现实”概念,发展了新型虚实融合沉浸交互理论,解决了沉浸环境中的 “虚实阻隔”难题,研制的国际首套面向航天任务的VR心理舒缓系统,并成功应用于神舟11号飞行任务;研制了国内首个增强现实飞行模拟系统;研制了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虚拟现实轨道骑乘系统:“集结号VR Ride”;创建了虚拟现实设备标准化体系,研制出系列国家标准检测装备,有效促进了虚拟现实产业良性发展。作为撰写人完成了国内第一个虚拟现实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并参与《信息技术 增强现实 术语》标准的撰写工作,带领团队获批国内首个虚拟现实专项国家计量认证(CMA)。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2)、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7)、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6)等奖励。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
下一代图像/视频智能编码
基本信息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时长:2小时
承办专委会:多媒体专委会
论坛介绍
视频编码是多媒体学术研究与产业依赖的基础共性技术,其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以适配存储容量和传输带宽的需求,是数字影视、安防监控、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产业的核心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即将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时代。智能时代安防监控、自动驾驶等场景智能化程度很高,导致越来越多的视频不再仅给人观看,需要同时用于机器进行智能检测、分析和识别,这就给视频高效适配编码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高效编码方面看,视频编码将不再仅面向人眼视觉信号失真进行率失真优化,需要同时面向机器视觉语义失真提升编码效率;从适配编码方面看,由于机器视觉包含粗细粒度等多个层次,视频适配编码将不仅包括码率控制技术以适配异构网络的带宽变化,还需要同时适配多样化机器的不同层次语义任务。2020年,国际视频编码标准组织MPEG正式启动了面向机器视觉的视频编码(VCM)标准化工作,本论坛拟面向下一代图像/视频智能压缩技术前沿问题展开学术研讨。
论坛主席
刘家瑛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刘家瑛,博士,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理学博士并留校任教,研究领域为智能媒体计算与视觉理解。累计发表IEEE/ACM 汇刊与CCF A类论文8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8千余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担任APSIPA杰出讲者,IEEE/CSIG/CCF高级会员,IEEE CASS-MSA/VSPC技术委员会委员,CSIG多媒体专委会秘书长。担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 on Circuit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IEEE ICME/ACM ICMR指导委员会委员,ACM ICMR-2021/IEEE ICME-2021/VCIP-2019会议程序主席,CVPR/ICCV/ECCV/AAAI会议领域主席等多个国际会议组织工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CSIG石青云女科学家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IEEE ICME 2020最佳论文奖等。主讲的全球MOOC课程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报告嘉宾
马思伟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当我谈AVS时,我谈些什么
讲者简介:马思伟,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主要研究方向视频处理与编码,已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多项。(曾)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期刊编委,IEEE VCIP-2017 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IEEE ISM-2015领域主席。自2002年起,陆续参与组织AVS1、AVS+、AVS2一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担任AVS视频组长,组织制定了新一代AVS3视频编码标准,研制的AVS2/AVS3超高清编解码器,支撑了央视CCTV-4K/CCTV-8K超高清频道的开播,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2)。
虞露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图像视频编码——从面向人类观赏到服务机器解读
讲者简介:虞露,现任ISO/IEC JTC 1/SC 29/WG 4 (MPEG Video Coding工作组) 召集人,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标准化活动分部(SASD)投票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多媒体分委会委员,面向机器智能的数据编码标准工作组(DCM)副主席。曾任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视频组联合组长、视频组组长累计16年。作为技术负责人牵头制定了AVS1/AVS+、AVS2视频编码标准。是三代AVS标准的核心技术贡献者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AVS工作组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奖等。目前正在领导MPEG沉浸式视频编码、神经网络压缩、技术许可友好的核心视频编码等标准化工作。
陈志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视觉信号编码的发展与探索
讲者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视觉信号的智能编码与处理。曾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160余篇,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00余项,多项技术进入国际标准。目前任IEEE视觉 信号处理与通信委员会(VSPC TC)候任主席,IEEE TCSVT期刊编委,IEEE OJCAS期刊客座编委等。
雷建军
天津大学
报告题目:3D视频智能编码
讲者简介:雷建军,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视频编码、3D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课题等;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100余篇,包括IEEE Trans长文50余篇;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Neurocomputing、China Communications、电子学报编委;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入选了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人才工程、北洋学者计划。
论坛日程
8月21日上午